郭天锡《宿焦山寺上方》古诗赏析与原文

郭天锡

扬子江头风浪平,焦山寺里晚钟鸣。

炉烟已断灯花落,唤起山僧看月明。

焦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东北,与金山并峙,屹立于长江之中。相传东汉末处士焦光隐居于此,因而得名。此处向为江防要地,又是一山水名胜。上方,是佛寺中方丈、住持僧所居之处。

这首诗,是诗人夜宿焦山寺住持僧处时所写的。诗中描述了他由黄昏至深夜的见闻。

首一句,落笔先写黄昏时的环山之水。“扬子江”,实为长江之一段,即今仪征、扬州一带,古称扬子江。而焦山适当其冲。故而,这“扬子江头风浪平”一句,既突出了焦山的地理位置,又交待出作者投宿时的江面情景。作者投宿时正值黄昏,环山的大江风平浪静。

第二句,即写晚寺钟声。“焦山寺里晚钟鸣”,不仅直点出寺名,而且突出一个“晚”字。试想,焦山屹立江中,环山之水风平浪静,诗人怎能不被这山水美景所吸引?在这宁静的氛围里,诗人伫立观望,竟不知暮色降临。此时,忽地那沉宏悠长的晚钟声传来,他方发觉天色已晚,游人尽去,自己方才循着钟声回归寺中。这“晚钟”二字,确实让人寻味不尽。它仿佛让人看到那苍茫暮色,仿佛让人听到悠长的钟声。

第三句,则写夜深人静。“炉烟已断灯花落”,是说上方中的炉烟已经散尽,油灯里的灯花数次爆落。这种以炉烟、灯花的变化,来写时间推移的方法,不仅形象,而且发人思索。它不仅使我们看到万籁俱静中诗人独坐对孤灯的身影,而且启发我们去追寻他深夜不睡的原因。那么,诗人究竟为何不睡呢?

末句那“唤看山僧看月明”,便有如回答。噢,原来他是在等着赏月。何以又要“唤起山僧”呢?想来,是因为这山寺的住持僧曾对他讲述过焦山何处观月最好,并答应带他去观赏的。后来,山僧酣然入睡,诗人却联想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众星中夜少,月圆上方明”(温庭筠《月夜宿云居寺上方》)等诗句,企盼着观赏这焦山月出的情景。忽见月光爬上窗棂,自然便迫不及待地“唤起山僧”而去“看月明”了。

全诗紧扣诗题,依时间顺序写来,有黄昏焦山脚下江水,有傍黑焦山寺里钟声,有深夜上方灯火,有午夜山寺月明,描神绘形,历历如见,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宿焦山上方”的全过程。清丽生动,意象鲜明,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