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位《黔苗竹枝词·东谢蛮(二首选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舒位

红丝早已系绸缪,牛酒相邀古洞幽。

底事相逢不相识?谢郎翻比谢娘羞。

舒位是清代中叶的著名人。《黔苗竹枝词》为其嘉庆二年(1797)从军西南时所作,是反映贵州苗族人民的社会生活特别是当地风土人情的大型组诗,共有五十二首。“东谢蛮”是贵州苗族中的一个分支,以“谢”为姓;又因所处地理位置不同,相对于旁边的“南谢”、“西谢”而称为“东谢”;“蛮”是封建时代对少数民族的一种带有侮辱性的称呼。上面这首《东谢蛮》,以“竹枝词”这种富有民歌风味的诗歌体裁,着重描写了该部苗民特殊而又有趣的婚姻习俗。它的大意是说,男女双方早已被“月下老人”手中的红线结成夫妻,他们以牛、酒作为聘礼,在幽深的山洞中举行婚礼;然而奇怪的是为什么新郎和新娘相逢的时候犹如互不相识一样,却原来当地的风俗非常特殊也非常有趣——新郎反而比新娘怕羞,遇见新娘都尽可能躲避。

这首诗最突出的艺术特点是大量运用双关手法。它表面上使用的都是古诗常见的词语典故,实际上却处处关合“东谢蛮”,反映的都是他的特殊的风俗习惯。参照诗人关于“东谢蛮”风俗习惯的自注,就可以发现:诗歌第一句中的“红丝”,既明指“月下老人”手中的红线,又暗指当地男女垂挂在发髻后面的红线;第四句中的“谢郎”、“谢娘”,既是沿用古代有关谢姓男女的现成典故,又恰好关合“东谢蛮”婚姻从来“不避同姓”的习俗,亦即新郎姓谢,新娘也姓谢,可谓巧妙之极。

这首诗所反映的“东谢蛮”风俗习惯,与历史上的有关记载大致相同。即如诗歌第二句的“古洞幽”,《旧唐书》中就有类似的记载:“散在山洞间,依树为层巢而居。”但是,舒位这首诗并非咏古之作,而是写实之作;诗人不是根据《旧唐书》之类的文字记载来咏怀古迹,而是根据自己的亲身见闻来描述事实。这就是说,“东谢蛮”的这些风俗习惯,至少从唐代到清代一直都没有什么改变,由此可见其传统之牢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首诗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东谢蛮”在清代中叶的现实面貌,而且对于我们认识“东谢蛮”的整个历史,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可见,这样一类诗歌,除了文学上的意义之外,同时也还有着民俗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