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尧藩《偶题》古诗赏析与原文

殷尧藩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

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

中唐时期,边镇节帅拥兵割据,不报户口,自收赋税不上缴朝廷,反要朝廷发给养兵费。据李吉甫《元和国计簿》所记,天下方镇四十八,州府二百九十五,朝廷每年的主要收入仅来自江、浙、福建、湖南等八道四十九州。统治者却依然要维持其骄奢淫逸的生活,江南民众的负担于是日益加重。这首五言小诗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南方越地人民被搜括、榨取的情形。

“越女收龙眼,蛮儿拾象牙。”越,本是民族名,古时江浙粤闽之地为越族所居,谓之百越,这里泛指江浙及岭南等地。龙眼,南方所产的一种水果名,俗名桂圆。蛮,古时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两句对仗,写出越地人民的劳动生活:妇女忙于采撷龙眼,男子四处出猎采集象牙。诗人本是越地人,又曾广游南方各地,熟悉其他诗人少有涉及的越地人民的生活情形,因而刻画生动,写来颇有生活气息。

龙眼、象牙都是越地的特产,然而越地人民为此辛劳忙碌却无权享受。“长安千万里,走马送谁家?”两句言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和奢侈要求,掠夺越地人民的劳动果实。但诗人不从正面指斥,而用讽刺笔法加以揭露。千万里,谓龙眼、象牙进京路程遥远,长途运送不惜骚扰祸害百姓。走马,又写其飞马传送刻不容缓,急如星火。苏轼《荔支叹》云“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支龙眼来”,便是对走马传送情景的具体描写。结尾明知故问,意味深厚,尤具讽刺锋芒,比直言不讳、指着和尚骂秃驴更有力。除了皇家宫廷还有谁家能到千里万里之外去搜括?走马贡奉朝廷的又岂止龙眼和象牙?人对南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批判,全在此下二句中。

此诗触及了当时日趋尖锐的社会矛盾,诗人态度鲜明,指斥有力,但并不是剑拔弩张,而是将批判的锋芒藏于平淡无奇的语言中,着力轻巧,仿佛偶作题咏,随口吟出,因而诗题作“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