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复京》古诗赏析与原文

李商隐

虏骑胡兵一战摧,万灵回首贺轩台。

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

复京,指李晟收复长安事。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泾原兵在长安拥立朱泚为帝。唐德宗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第二年自河北前线入援奉天的朔方节度使李怀光又反,与朱泚联合。德宗又仓皇逃往兴元(今陕西汉中市)。唐朝廷唯一的一支劲旅李晟所部,驻守东渭桥,被朱泚、李怀光两支叛军夹在中间。李晟用忠义激励全军,保持锐气,终于扭转危险的局面,收复了长安,并与各路勤王军队联合,平定了叛乱。诗的一开头,即以淋漓大笔,形象地写出了李晟复京的业绩。“虏骑胡兵”指朱泚和李怀光叛军。因李怀光本渤海靺鞨人,故称他的部下为胡兵。轩台,以传说中黄帝的轩辕台指唐朝皇宫。两句说:李晟摧枯拉朽般地一战歼灭了叛军,亿万生灵百姓回首望着皇宫庆贺胜利。所谓回首是因为朱泚据皇宫称帝时,万民眼望车驾出奔方向;待皇帝返宫,自然回首而贺。诗中通过万民回首这个细节,极其形象地写出了这一战紧紧关系着社稷存亡和亿万生灵的命运。

“天教李令心如日,可要昭陵石马来?”唐太宗的坟墓昭陵前面有石刻的六匹骏马。据说安史之乱时叛军攻潼关,昭陵石马曾为唐军助战。两句意谓:是李晟生来心如日月,忠贞无比,自能一战而败叛军,岂须昭陵石马助战呢?这表面上是接在前二句对战功描写之后,进一步赞扬李晟的忠心。实则这种咏叹可能另有针对性。唐德宗是有名的猜忌之君。即使忠如李晟,他也并不放心。贞元三年拜李晟为太尉、中书令,真正用意是借此解除他的一切实权。对于一战讨平叛乱、恢复帝京这样的业绩,德宗之流首先强调的是所谓唐天子受命于天,得神灵之助,而于李晟等人的忠贞则是轻忽的。因此,诗的后两句抹倒昭陵石马一类所谓灵验,着意突出李晟的忠贞,可能正是为这类现象而发。

诗表面上看仅仅是正面赞扬,实则旁敲侧击。似直而曲,似浅实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