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芾《登碧云寺感怀》古诗赏析与原文

吴芾

晚上危亭望大江,天教千古作金汤。

中流击楫人何在?徒感兴亡对斜阳!

碧云寺在南宋建康城(今南京市)附近,今已不存。吴芾以《登碧云寺感怀》为题的诗作共有三十首,这里所选的“晚上危亭望大江”是其中的代表作。

南宋小朝廷偏居杭州,苛且偷生,不思重修版图,引起诗人无限感慨。诗中的“晚”字应是日暮的意思。如“白日晼晚其将入兮,哀余寿之弗将”(《楚辞·哀时命》)。诗中的“大江”就是长江。傍晚时分,夕阳西下,暮色四合,正是善感的诗人心绪不平的时候。在这种氛围下,诗人登上高亭,眺望长江,心潮起伏。长江水汹涌奔腾,势不可挡,人鸟难渡,故有“天险”之称。那是上苍安排给国家作坚不可破的屏障的,诗人多么渴望朝廷能以长江为防线,稳定战局,伺机出击,收复失地,拯人民于酷治羞辱之中啊!然而,统治者并没有看重长江的价值,他们缺少民族气节和受辱感,根本不想击退金兵。至此,诗人不无叹息。

第三句,诗人化用典故呼唤民族英雄的再现。《晋书·祖逖传》中载:晋人祖逖有勇有谋。晋元帝时,他任豫州刺史,率领部属渡江北伐苻秦时,曾在江中拍击船桨发誓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他终于带兵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但现在像祖逖这样的有强烈的爱国之心的人又在哪里呢?诗人举目四眺,面前只有茫茫天宇与湍急的长江。因而诗人只能面对一轮欲坠的残阳白白地感叹国家的兴亡之事。末一句诗就这样写出了诗人的悲怆、忧郁和愤懑之情。

古人登台亭作诗者甚多,有名的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不同的是吴芾这首《登碧云寺感怀》已经走出了个人的天地,蕴意更深。明代的谢榛说:“大篇决流,短章敛芒。”以此来评价这首绝句的确是很合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