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
青草湖边草色,飞猿岭上猿声。
万里三湘客到,有风有雨人行。
“青草湖”,湖名,由于在其南面有青草山,即谓其湖为青草湖,其南与湘江相接,北面与洞庭湖相连,古称云梦泽。“飞猿岭”,我国湖北建始县、江西黎川县和福建邵武县均有飞猿岭。这里的“青草湖”和“飞猿岭”恐怕都不是确指,而只是取其“青草”和“飞猿”之意而已。
诗的一、二句运用对仗形式,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幅荒草凄迷、古猿啼哀的荒凉凄冷景象;特别是它们还分别通过自身前后照应,更其突出了大自然景观中“草”和“猿”两种物象及其声音颜色,而对于其它物象及其声音颜色,尤其是“人群”的活动,则由于诗歌的艺术净化作用,似乎都因为被淡化而隐去了。这样,单一的草色和猿声就更其增加了大自然的空廓、荒漠和原始色彩。
“三湘”,泛指今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万里三湘客到”,即“客(跋涉)万里(来)到三湘”。此句承前写“客”历经千难万险,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三湘”,从而给人以大可以松一口气的感觉。
然而结句却突然一振,使读者刚才轻快起来了的心又变得沉郁起来。此句中的“人”即前一句中的“客”。“客”好不容易来到“三湘”,按说应当休息一下,等到疲劳解除,体力恢复,然后上路;何况天气又不好,“有风有雨”,风雨交加呢?然而诗末却以“人行”而告结束。这样,一个(或多个)万里跋涉,身体佝偻(gōulóu),满腹心事,不断跚跚前行的游子形象便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诗人始终没有说明,诗歌主人公(即“客”)的实际身份,及其匆匆奔忙的具体内涵,这就更其增加了诗歌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读者完全依据自身人生经验和对生活的见解作出属于自己的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