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民
几年不到竹梅闲,天际归来两鬓斑。
一片白云风扫尽,双明喜见旧青山。
李俊民是泽州晋城人。晋城即现在的山西省晋城市,济源即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县。晋城与济源当时同属河东南路。两地紧紧相连,风土人情相同。作者二十余岁中进士第一名,命为应奉翰林文字,晚年弃官,返乡时他路过到了济源,感觉如同回到了家乡一样。诗的一、二句是:“几年不到竹梅闲,天际归来两鬓斑。”这与唐人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名篇大致相同。可以说把贺知章诗的意境与感受写成了两句。让人看后,似有雷同之感,也觉有抄袭之嫌。可是,当你读完“一片白云风扫尽,双明喜见旧青山”句后,你会完全转变看法。会得出:没有雷同,不是抄袭。而是另辟蹊径来抒发游子回归故里的喜悦心事。
作者到了济源,眼看就要回到生自己养自己的故里,就要见到阔别多年的父老,就要喝上家乡水了,就要吃自己爱吃而多年又未吃过的家常饭了,这时的心情该是多么激动啊。心情欢畅,看见眼前的风景也特别秀丽。此时,天上唯有的一片白云,被风扫尽了。湛蓝湛蓝的天空似亲人期待游子的到来。而那郁郁葱葱的青山(即晋城与济源交界处的王屋山支脉孔山)呈现在作者两明(即两眼)之中。旅居外地多年现已归来的游子看见如此美景,能不触景生情吗。这景逼真,这情自然,语言自然流畅、朴实无华,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入了诗的意境。可见,这后两句真乃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句。人们在读前两句时产生的“雷同”、“抄袭”的疑虑为之一扫。
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属平平,正因为它平平,才衬托出三、四句的绝妙来。这不能不算是此诗的写作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