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塞下曲四首(其一)》古诗赏析与原文

李益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塞下曲》属于乐府旧题,唐时称《新乐府辞》。全共四首,这是其中一首,形象描述了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习俗风貌。

首句写其装束。“蕃州”,指我国西北边境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部落”,聚居的部族。“能”,这样。“结束”,装束,打扮;这里指戎装打扮。聚居在蕃州地区的部族一律这样戎装打扮。这是写其服饰特点。

次句写其生活习性。“驰猎”,驰马行猎。既写出了其生活习性,又透示出其整个部族的性格特点。“黄河曲”乃“驰猎”处所。“朝暮”,状时间之长。每天从早到晚都在黄河弯曲处那块地方盘马弯弓,围追猎物。这既给人以雄壮剽悍的深刻印象,又使人产生一种生活过分单一贫乏的缺憾。

三、四句则写边境地区的苍凉气氛。“燕歌”,即《燕歌行》,流行于我国北方边境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其内容多写边塞之苦和妻子对其远戍丈夫的思念。“鸿”,大雁。在这里,人的幽怨歌声,边塞大雁的哀哀叫声和群马发出的嘶鸣声交织一起,以其特有的苍凉基调回荡在茫无涯际的绿色原野上,一种思归的情绪不禁跃然而出。

这首诗可说句句都没有离开边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生活风貌的描写——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服饰打扮,具有游牧民族特点的驰猎生活,充溢着边塞特质的民间歌曲,有着关塞色彩的大雁哀鸣和群马嘶叫;然而却处处流露出一种哀怨凄苍的情绪。以景托情,以景写情,可说正是本诗的基本艺术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