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祖谋·长亭怨慢》原文赏析
苇湾重到,红香顿稀,和半塘老人
侭消尽,涉江情绪。风露年年。国西门路。绀海凉云, 昨宵飞浣石亭暑。 乱蝉高柳, 凄咽断、 薲洲谱。莫唱惜红衣,算一例、飘零如雨。
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青墩梦断,枉赢得、去留无据,试巡遍往日阑干,总无着、鸳鸯眠处。剩翠盖亭亭,消受斜阳如许。
苇湾是当时京师观荷胜地,夏天荷花盛开,红情绿意,足资幽赏。王鹏运、况周颐、朱祖谋集中都有苇湾观荷之作,如王的《高阳台》,况的《莺啼序》长调。朱祖谋此词感旧伤今,语丽情浓,似较诸家为胜。
“侭消尽,涉江情绪。风露年年,国西门路”。据词,苇湾在国西门外。涉江,恐用《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句意。此诗大意是采芙蓉赠远,与此词稍有关连。词意说,往日苇湾观荷,兴致勃勃,今则天时人事,意兴顿消。但这和天时人事的变化有关,也就让它去?(玩 “莫唱”二字即含此意)“绀海凉云,昨宵飞浣石亭署。” “绀海”,犹云碧海、兰天。昨夜天上的凉云飞来浣洗了石亭的暑气,觉得天气已经转凉了。 “乱蝉高柳, 凄咽断、 薲洲谱。 ”南宋词人周密, 其词集名《薲洲渔笛谱》。“高柳乱蝉,说西风消息”,是姜夔《惜红花》中的句子。因该词下片也咏荷花,故把现成句拈来用之。此词下片还有“虹梁水陌,鱼浪吹香,红衣半狼藉。维舟四望,故国州天北”的句子。 “薲洲谱”并非专指周密词集,此处泛指一般词集或词作。因题曰:“红香顿稀”,可见那时荷花已经不多。李璟词:“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曰“凄咽”,是听了声声蝉唱,已合凄清意味。所以前结曰: “莫唱《惜红衣》,算一例、飘零如雨。”此结紧承“凄咽断,薲洲谱”,而又拓开一层,妙处就在“一例”二字。不但荷花香稀叶萎,即世上其他美好的事物,也不是说“世间好物不坚牢,碧云易散琉璃脆”吗? (元人杂剧中常用的套语)
下片,从荷花生发,层层展开,使意蕴更加深广。“迟暮,隔微波不恨,恨别旧家鸥侣。” “不恨……,恨……”不是“不恨”前者,而只“恨”后者,应理解为不止是恨“隔微波”,而是更恨和“旧家鸥侣” 分别。苏轼《水龙吟·咏杨花》下片换头: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吴文英《高阳台》: “南楼不恨吹横笛,恨晓风千里关山。”都可以作如是解。现在我们就姜词与《洛神赋》而理解之。“隔微波”见《洛神赋》: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因荷生水中故云云,是说荷花凋零已不能再供清赏,但此恨尚浅; 而更可悲者,过去作伴的旧家鸥侣也已不见,故国渺然如天之远,这是最可悲痛的啊! “青墩梦断,枉赢得、去留无据”。《南史·周文育传》: 徐嗣徽引齐人渡江据芜湖,诏征文育还都。嗣徽等乃列舰于青墩,至于七矶,以断文育归路。及夕,文育鼓噪而发,嗣徽等不能制。这两句联系上三句来看《离骚》: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迟暮”一是春事,一是芳情,芳讯已误,坠欢难拾,去不能交接,留不能自遣,故曰: “去留无据。” “试巡遍往日阑干,总无着鸳鸯眠处。” 荷叶茂盛时,成双作对的鸳鸯可以稳睡在荷叶底下;如今巡遍旧日阑干,已找不到可以供鸳鸯掩蔽、睡觉的地方了。“其文约,其旨微,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司马迁《屈原列传》)这里已把词意更推进一层,已不再局限于荷花,而扩大到鸳鸯(隐喻在朝的贤人君子)了。但这并不是生硬地作联想,贴上政治标签,而是在塑造整个审美形象时自然的结合起来的,即把物与人融合为一。这种艺术手段我国古时叫做比兴,是很高明的。“剩翠盖亭亭,消受斜阳如许。”歇拍致绝望之情。我巡遍阑干,旧家鸥侣也不见了,鸳鸯也不见了,只是含情脉脉的斜晖,还映照在虽尚亭亭玉立着然而即将枯黄凋落的荷叶上面,这是够它(指荷叶)忍受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