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廷式·贺新郎》原文赏析
别拟《西洲曲》。有佳人、高楼窈窕,靓妆幽独。楼上春云千万叠,楼底春波如縠。梳洗罢、卷帘游目。采采芙蓉愁日暮,又天涯、芳草江南绿。看对对,文鸳浴。侍儿料理裙腰幅,道带围、近日宽尽,眉峰长蹙。欲解明珰聊寄远,将解又还重束。须不羡、陈娇金屋。一霎长门辞翠辇,怨君王、已失苕华玉。为此意,更踯躅。
这首词从表象看是写思妇怀人。但细加体会,似又不仅是思妇怀人,当有深意存在。文廷式为清光绪十六年(1890)进士,官翰林院侍读学士。在政治上,词人比较进步开明,曾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强学会,提倡维新变法。后因劝德宗变法及弹劾李鸿章,被革职。如此一位词人,在他的创作中,鲜见专咏风花雪月、儿女风情之作。其词多涉政事,多关民生。故而我们以为,这首词实是作者假以思妇怀人,托喻言志,抒发其希望朝廷见用、共图维新之政的大志。
上片以“别拟《西洲曲》”起句,就值得玩味。《西洲曲》本乐府“杂曲歌辞”名,写少女思念情人之情。这里词人标明“别拟”,当与原诗有质的区别。“有佳人”二句,写思妇的姣美及其孤独情思。“窈窕”、“靓妆”用来写思妇的体态优美和装扮漂亮。此处似用来喻维新人士治国理想、维新方针及其人德行的美好和虽美而不为朝廷见用的苦闷惆怅。继此以“楼上”、“楼底”两句作对,写明媚的春光及温和的天气,好象从愁苦中宕开,实则不然。春天融融的气候与依依杨柳、蒙蒙飞絮,极易牵动人的情思,让人思春。“梳洗罢、卷帘游目”,正因思春,故而无情无绪,游目无主。“游目”一词用得颇妙,活脱脱写出了思妇落寞空虚、怅然若失的情态。维新人士主张不被采用,抱美玉而无人赏识,岂不也有如此情绪!“采采芙蓉”句语出《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欲采芙蓉,送与郎君,无奈天高路远,天色也晚,难以送到。“又天涯”句写岁月流逝,光阴如箭。月月年年的过去,对独守空房的思妇来说,怎能不觉惆怅?对维新人士来说,改良主张不为采用,眼看光阴流逝,自然也觉痛苦。“看对对,文鸳浴”,触景生情,更写思妇孤独。
词下片从侍儿为思妇整理裙幅写起,写情更入具体。思妇思夫,眉头长皱,衣带宽尽,人也瘦了,依然苦苦思念。这些由侍儿眼中看出,口中道出,更能写出思妇思夫之专之苦之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思妇又何尝不知自己已经憔悴?只是情的魔力,让她不能自顾自己罢了。这也喻维新志士求维新图强志向的精诚专一,坚定不移。尽管朝廷尚未采用他们的变法主张;他们却也并不就此灰心作罢。“欲解明珰”句写思妇的矛盾犹豫的心理。想解下明珠寄往远方,远方之人是否如自己这样专一,又是否能够接受?因此便有“又还重束”的动作。维新派献策朝廷,朝廷能否采纳?维新志士并不能肯定。他们所有的,也正是犹豫傍徨,欲进又止,欲止不甘的心理。“须不羡”以下四句写思妇的态度及其对薄幸君王的指责。“陈娇金屋”,出《汉武故事》。武帝幼时,姑馆陶公主指其女阿娇问帝愿得之为妇否。帝笑对曰:“若得阿娇,当以金屋贮之。”陈皇后(阿娇)后有失宠寓居长门宫一事。在思妇看来,陈阿娇的金屋之遇并不让人羡慕,为人渴求的是夫妇相随,长守不离。“怨君王”一句是思妇对薄幸人的指责,也是词人对清廷不能用包括自己在内的一批维新人士,不能采纳其维新主张图强变法的责难。词人以为,朝廷不能起用维新人士进行变法,无疑是失去了精美的宝玉。结句“为此意,更踯躅”,写出了思妇的矛盾心理,也道出了维新派苦闷傍徨的心态。
《文心雕龙·比兴》中云:“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文廷式这首词所运用的正是香草美人,托喻比兴的手法。正因如此,这词便写得情意深挚,含蓄蕴藉。其用词造句,抒情表意,也都写得自然而不造作,写情而不陷于绮罗香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