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孙遹·踏莎行》原文赏析

《彭孙遹·踏莎行》原文赏析

莺掷金梭,柳抛翠缕,盈盈娇眼慵难举。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空相许。尺五楼台,秋千笑语,青鞋湿透胭脂雨。流波千里送春归,棠梨开尽愁无主。

此词写一迟暮女子哀咏青春如东流之水一去不返,爱情象断线风筝无处寻觅的苦痛。这是一个常见的古老主题,但词人匠心独运,心裁别出,仍给人以情的感染。

一、二句点明节候,正是“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元白朴《天净沙·春》)的晚春季节,柳枝半绿半青,缕缕飘舞如经似纬,黄莺在柳丛中飞舞,来回迅捷,如细巧的梭子,似欲把春天的大地织成翠缕与繁花相间的彩缎。两句烘托气氛,渲染环境,为后面的展开安排衬笔。

第三句起意突兀。在“弱柳千条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丝”(温庭筠《题望苑驿》)的大好春光里,词中的女主人公却是“盈盈娇眼慵难举”。“盈盈娇眼”描述女子美好的容貌、可爱的风姿。而“慵难举”三字,又活画出她厌春恼春之心情。这与一、二句春意盎然的气氛格格不入,令人迷惑不解。下接“落花一夜嫁东风,无情蜂蝶空相许”二句,渲泄了女主人公的不满与惆怅,也解开了读者的疑团。原来如初春花蕾有过含苞欲放的时光一样,她也有过自己至今难以忘怀的少女恋情。那时的意中人如蜂蝶逐花嗅蕊一般,在她面前发尽了山盟海誓。但当她如一夜东风吹尽了树枝上的花朵一般而年长色衰之时,她的意中人就背弃了过去的诺言,另飞它处寻觅初绽的鲜花,而将她遗忘、冷落在一边。两句与王驾的名句“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雨晴》)用意有其相似之处。

下片承上片而来,进一步描述她与他恩断爱绝之后的愁苦之状。正在她彷徨徘徊之际,高高的楼台之上,飘来了催人心醉、令人神往的琴声;近处的园苑之中,也传来了年轻女伴在秋千上下相戏,在林中月下相谑的笑声。楼上的琴声,女伴的笑语,勾起了她对昔日情景——自己与意中人形影相随的回忆。触景伤情,更增加了她的惆怅与凄苦。

过去的永远成为过去,逝去的青春不再回来。她的爱与恨,愁与忧,无处可诉,无人可告,只能躲在无人注意的角落,放开感情的闸门,一任委屈的泪水洗刷自己的悔与恨,冲淡自己的爱与愁。她的不幸,赢得了天公的同情,也洒下了淅沥的细雨,似在为她助哀,又象在为她不平。而她却在雨中茫然不觉,久久伫立。地上的落花与她脸上的胭脂,染红了汇流在一起的泪水与雨水,最终也湿透了她的弓弓青鞋。其哀情之深,其愁意之凄,已无须形诸其它文字。

“流波千里送春归”是夸张之辞,但由于前面的衬托,这种夸张仍显得合情合理。读到这儿,读者自然而然地要想起李后主“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名句。结句“棠梨开尽愁无主”紧接上句而来。春归天上,棠梨花尽,周围再也没有寻春逐花的蜂蝶,留下的只有花败叶凋的棠梨,孤独冷落地留在那儿无人过问。这棠梨,既是暮春的真实写照,也是女主人公凄惨景况的自喻。

秋水评彭氏小词云:“啼香怨粉.怯月凄花,不减南唐风格。”(据徐珂《清代词学概论》转引)就本词而论,与南唐二主词相较,确无逊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