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应芳·满江红》原文赏析
吴江阻风
怪底春风,要将我、船儿翻覆。行囊里,是群贤相赠、几篇珠玉。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归去也,瓶无粟。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第四桥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
这首词,由一次在吴江阻风的偶然事件引申出一生遭际的不幸,借题发挥,随意倾诉,全词情思激越,风格沉雄。
上片从“吴江阻风”写起。“怪底”就是“怪得”,有“惊怪”或“疑怪”意。作者对这股风愤懑不平,可恼它为什么偏要把我的船儿掀翻?我不过是一个穷愁潦倒的书生,行囊里只有几篇朋友相赠的诗文。下面两句描绘江上风浪:“江上青山吹欲倒,湖中白浪高于屋。”江面风急,人在不停簸动的船里,望着风雨震撼着的青山,仿佛它也倾斜欲倒。白浪滔天,高过堤岸的屋脊。这一联写得逼真自然。对这场灾难,作者始而恨怪,继而冷蔑。他道:“幸年来、阮籍惯穷途,无心哭。”三国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时常任意驾车出游,见路尽途穷,就恸哭而归。作者以阮籍自居,却说自己历尽人世艰难,已经习惯于穷途末路,所以也无心哭了。至此词意已有了转折,从吴江阻风过渡到自己的风雨人生。
下片向天发出质问:“归去也,瓶无粟。吟啸处,居无竹。看造物,怎生安顿、老夫盘谷?”“瓶”,古代盛水、盛米之器。“竹”,在古人诗中,往往象征着人格修养或精神支柱。杜甫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佳人》),有环境恶劣,守身如玉的意思。“盘谷”(今河南济源县北),唐李愿隐居于此。韩愈曾著《送李愿归盘谷序》。这时,作者放浪形骸,搔首问天:风雨覆舟,江湖寥落,我到哪儿去?回家,家中无米作炊。归隐,林下无竹可倚。试问老天,你将怎么发付我?你给我安排怎样一个“盘谷”?这几句感情充沛,一气呵成,是向命运的控诉。
吴江风浪小了,作者的情绪也渐渐平息:“第四桥边寒食夜,水村相伴沙鸥宿。”“第四桥”即吴江县城外的甘泉桥,唐高士陆龟蒙曾隐居于此。作者所憧憬的世界是无风无雨的大自然。但是思想上的亮光只闪烁了一瞬,词人便又陷入现实的沉痛中:“问客怀、那有许多愁?三千斛。”他仍旧在吴江客中,他仍旧怀有千愁万恨。长歌当哭,沉痛之极!
这首词以通畅的语言,把三字、四字句联成十一字、十二字句。象上片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还有下片第二句和结句,一气贯下,如长河倒泻。而在其中,又杂以浑然天成的三字句,象“无心哭”、“三千斛”和流转如珠的过片排比句,读来上口,回肠荡气,节奏时而急促,时而悠扬。又夹以俗语、白话,使文字活泼真切,如道家常。形象与陈述相间,情态多所变化,既有严肃的悲哀,又寓庄于谐,的是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