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四大家族最后的掌门人
上回说到妙玉的结局只怕与贾雨村是脱不了干系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正如上一回所提到的,石呆子的故事乃是妙玉的结局预演,试想以妙玉的性格,若有人要索取她心爱的东西,一定也是和那石呆子一样,无论对方怎么出价,出什么价,全都抵死不从的。那么这个时候当然就需要贾雨村这样的角色上场了,没了贾府这座靠山,妙玉这样草芥一般的弱女子,再心高气傲又能如何?石呆子毕竟是个男人,大不了拼命而已。而妙玉则恐怕连死都很难,所以判词才说她“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又在曲中进一步阐明了她的结局之悲催:“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
这“风尘”二字,有研究者说未必是指风月场所,可能只是泛指世俗,我却以为此二字必指风月场所无疑。明清时期的“沦落风尘”一词是专指娼妓生涯,“终陷淖泥中”分明是沦落的意思,更何况“肮脏”二字,再加上后面的注解“无瑕白玉遭泥陷”,曹公一直在反复地强调妙玉的悲惨结局。虽然我也不希望妙玉堕入青楼,但是《红楼梦》本就是一出悲剧,什么是悲剧啊?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前文我曾提到过史湘云都保不准和唱曲的云儿之间将来有些牵连,何况妙玉呢?!
结合上一回所阐述的内容,我想很可能薛蟠是最后的既得利益者。薛蟠外号“薛大呆子”,中国有句老话:呆人有呆福。谁知道会不会让他享了齐人之福呢?!不过也许妙玉归了贾琏亦未可知。那妙玉先许了贾珠未果,日后机缘巧合随了贾琏,也算是珠联(琏)璧(玉)合了,这样将她安在十二钗正册内就更加合理了。且贾府中对贾雨村有较深了解的,非贾琏莫属,他俩结伴护送林黛玉回京的漫长旅途中必然是朝夕相处,彼此都有了深刻的了解。那贾雨村得王子腾保荐,一路飞升,一直做到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但在第七十二回,书中借林之孝之口道:“方才听得雨村降了,却不知因何事,只怕未必真。”而贾琏立刻说:“真不真,他那官儿也未必保得长。将来有事,只怕未必不连累咱们,宁可疏远着他好。”可见贾琏深知其人。不过贾琏也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这两人保不准哪天为了某个利益点就搞到一起了,而妙玉作为酬劳的方式之一,就被贾雨村当成礼物送给贾琏了。
又或者薛虬成了四大家族挥斥方遒之人?此话怎讲?这就得重新来看看薛虬是怎么来到贾府的。他是听说了凤姐儿的哥哥王仁进京,所以带着妹妹薛宝琴赶来同行的。他本身和贾府是没什么瓜葛的,他的婶娘薛姨妈寄居在自己的姐姐王夫人家,而他如今和王夫人的侄儿同行,理所当然就进了贾府。书中没有直接描述薛虬的长相,但是通过一干观众的嘴把这个帅哥夸了个透。书中第四十九回,宝玉对袭人、麝月、晴雯等笑道:“你们还不快看人去!谁知宝姐姐的亲哥哥是那个样子,他这叔伯兄弟形容举止另是一样了,倒像是宝姐姐的同胞弟兄似的。”
后面又将薛虬和薛蟠两两对照着写,一个是呆霸王,只知道吃喝玩乐;一个却主动承担起各项工作责任,而且薛虬兄妹从小就跟着父亲各处游历、经商,给他个平台随时都能唱出大戏的角色;所以假如薛蟠能成为那个享齐人之福的人,那么各取所需,呆霸王就当个傀儡继续高乐好了,而薛虬以及前面提到的贾芸则成为四大家族最后叱咤风云的人物。不过想把这个设想一步步落实,恐怕就真得重新著书立传了,非此文所能表述了。
行文至此,总算把这三个半人都给交代清楚了,但一定有细心的读者发现我漏掉了一个人,其实并非遗漏,而是刻意留到最后再来说她的,此人便是秦可卿。她既是宁国府的长房长孙媳妇儿,又是十二钗正册中人,既是贾母最得意的重孙媳妇,又是警幻仙子妹妹的化身;更是集黛玉、宝钗、香菱于一身的人物。尤其是前几年作家刘心武先生以她为切入口新解了《红楼梦》,所以我也在纠结该如何讲述此人,刘老先生的许多观点都非常新颖独特,且跳出书外,结合曹公家族以及清朝历史变迁进行了深入研究,更了不起的是发扬了自己作家的长项,写了本小说与自己的研究成果相配套;诸位看官如有兴趣,可找来看看,很有意思。
而我思来想去,决定还是不要跳出书外,以书中人解书中人吧,若能把这几个主要人物都找到个合理的结局已经不枉自己作为一个红学的业余爱好者了。何况我也有个自己的小见识:许多作家写作都会在身边寻找素材,也会把自己作为原型,但又有谁会把生活原型原封不动地搬入作品的呢?那岂非干脆叫某某传了吗?只因为曹公此生虽也写过一本关于怎么扎风筝的书《南鸢北鹞考工志》,一本记载工艺技术性的作品《废艺斋集稿》,但正经传世的小说就这么一本,所以后人难免就会时刻把他本人套入书中了。
那么我打算怎样来说这个秦可卿呢?且待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