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史湘云咏白海棠和韵二首(第三十七回)》原文、注解、背景介绍、赏析

史湘云咏白海棠和韵二首(第三十七回)

【原文】

其一

神仙昨日降都门①,种得蓝田玉一盆②。

自是霜娥偏爱冷③,非关倩女亦离魂④。

秋阴捧出何方雪⑤?雨渍添来隔宿痕。

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⑥?

【注解】

①都门:本指都城中的里门,后通称京都为都门。

②蓝田:县名,在今陕西省渭河平原南缘,秦岭北麓,渭河支流灞河上游。该地以产美玉著名。

③自是:本是。霜娥:青霄玉女,主管霜雪的女神,亦称青女。

④此句典出唐代陈玄佑《离魂记》。故事说:张镒的幼女倩娘与王宙相爱,张镒将她另许他家,王宙愤恨而诀别远行,途中倩娘忽然追至,两人就一起遁去。他们在外地共居五年,回家看父母,家人都惊讶不已。这时,从房中跑出倩娘,与回家的倩娘相抱,合成一体。原来当时倩娘怨忿成病,卧床数年不起,跟王宙外逃的只不过是她的魂魄。这是一个不满包办婚姻的传奇故事。

⑤秋阴:秋天的阴云。捧出:将秋阴拟人化,也写出了花的形状。何方雪:云阴与雨雪相连,但秋天无雪,所以要用“何方”二字。

⑥肯:岂肯。

【原文】

其二

蘅芷阶通萝薜门①,也宜墙角也宜盆。

花因喜洁难寻偶,人为悲秋易断魂②。

玉烛滴干风里泪③,晶帘隔破月中痕④。

幽情欲向嫦娥诉⑤,无那虚廊月色昏⑥。

【注解】

①蘅芷:蘅芜、清芷,都是香花芳草。萝薜:藤萝、薜荔,都是蔓生植物。此句为下句写海棠种植随处适宜而先写环境。

②断魂:形容极度悲愁。

③此句意思是说:白玉色的蜡烛,烛芯烧完、蜡泪滴干时剩下的是一堆凝脂,以喻花。

④晶帘:水晶帘。从水晶帘内可见帘外景物,唯白色的东西不明显。

⑤幽情:隐藏在心中的怨恨。

⑥无那:无奈。

【背景】

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众人看一句惊讶一句,看到了赞到了,都说:“这个不枉做了海棠诗!真该要起‘海棠社’了。”湘云道:“明日先罚我个东道儿,就让我先邀一社,可使得?”众人道:“这更妙了。”因又将昨日的诗与她评论了一回。

【赏析】

湘云是十二钗中的重要人物之一,除了黛玉、宝钗就要数到她。她像宝钗一样健美,像黛玉一样聪明,是一个介于薛、林之间的人物。

第一首气格高雅,兴致浓郁。“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尾联“却喜诗人吟不倦,肯令寂寞度朝昏”,以反问句式,收束全诗,高度赞扬了白海棠的精神。

第二首音调凄凉,哀音婉转。为“悲秋”而“断魂”说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地,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尾联“幽情欲向嫦娥诉,无那虚廊月色昏”,是诗人抒发无可奈何的幽情,意境深沉。

湘云的诗说了宝钗,又说了黛玉,也就等于说了她自己。虽然我们已无法知道曹雪芹如何写她的结局的具体情节,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等判词已说明了她的结局同样是凄惨的。她将像黛玉那样为婚姻悲剧而哭泣,像宝钗那样过孤寂无着的生活,当然情节不会雷同。

这两首诗一喜一悲。在第二首中,如“难寻偶”、“烛泪”、“嫦娥”等,皆暗示她和她丈夫后来成了牛郎织女那样的“白首双星”。作者还写湘云“英豪阔大宽宏量”,则“也宜墙角也宜盆”的隐义是说她无论是在史家绮罗丛中受到娇养,还是投靠贾府寄人篱下,都能处处顺合环境,随地而宜。其实,这正说明她缺乏黛玉那种叛逆性格。称之为“阔大宽宏”,是作者的偏爱。

细细琢磨,可知曹雪芹为书中人物代拟的这些诗是下了一番苦心的,读者不可忽略其寓意。因为这些诗既要咏物,又要加进寓意,两面都要兼顾,诗意就要朦胧些,所以我们在理解时要从多角度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