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诗词鉴赏《柳絮词五首(其五)》临江仙
临江仙
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柳絮词是《红楼梦》大观园里最后一次诗会的作品,在《红楼梦》诗词里,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薛宝钗这首《临江仙》,在咏柳絮的众词里是夺魁之作,也是《红楼梦》中借诗词来塑造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写得较成功的词篇。它不单是一篇为柳絮翻案的词作,实际上是薛宝钗的自我写照,有着鲜明的性格化色彩。因此,为了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就必须结合《红楼梦》中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性格来对词作深入的理解。怎样把握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性格呢?过去封建时代的文人评价人物时,为什么尊林黛玉的少,拥薛宝钗的多呢?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不能深入到薛宝钗这个人物内心世界去,看到她思想的本质方面,而只满足于看到她“稳重和平、端庄贞静”的表面现象。实际上,薛宝钗出生在一个“珍珠如土金如铁”的“皇商”家庭,自幼就受到功利主义教育的熏陶,她对薛家只富不贵的现状是不满足的,她的头脑里充满了功名利禄、升官发财的思想。她一进贾府,便立即觉察到贾宝玉是贾母看重的命根子,是荣国府最有希望的人,谁能做他的妻子,谁就能成为一品夫人。从此,她便下决心争取“宝二奶奶”这把交椅。她明知林黛玉是贾宝玉心上的知己,但在夺取“宝二奶奶”地位的战斗中,她一点也不灰心,她相信黛玉只能夺取宝玉的精神,却不能夺取“宝二奶奶”的地位。因为她知道,在封建社会里争取婚姻胜利的关键不在夺取本人的爱情,而在于得到对方家长的欢心与信任。因此她注意用封建礼教严格支配自己的言行,力争作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她表面不争,内心却在暗斗,那种外冷内热的“冷香丸”正是她性格最好的象征。曹雪芹用“罕言寡语,人谓装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的文句,刻画她装愚守拙、随机应变这一性格,真可谓是深入到她的内心世界的描写。这首柳絮词,就是曹雪芹借助诗词的艺术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对柳絮的描写,刻画出薛宝钗这个人物的性格,再现了她的思想本质。在《红楼梦》第七十回中,薛宝钗品评别人写的柳絮词时说:“终不免过于丧败。我想,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我的主意,偏要把他说好了,才不落套。”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遂提笔写了这首《临江仙》柳絮词。
词的上片写她踌躇满志,否定了预示封建阶级即将没落的情绪,在封建贵族阶级势力很快要象晚春时节的柳絮那样好景不长的情况下,提出“岂必委芳尘”的思想。词的开始三句“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句中的“白玉堂”是从古乐府“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来的,比喻富贵豪华,借指封建贵族家的住宅。“春解舞”,意谓春风吹得柳絮飞扬飘舞,即懂得怎样舞得好。“均匀”,指舞姿优美,匀称有度。“蜂团蝶阵”,比喻柳絮纷飞繁乱。这三句大意是说:豪华富贵的白玉堂前的春风最懂得怎样才能舞得动人,东风把柳絮吹得飞扬飘舞,匀称有度。蜂围蝶绕,给人以春意喧闹、繁华似锦之感。对春风“解舞”,使得柳絮“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作出颂扬和赞美。上片末两句“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句中的“逝水”即流水。这二句是就苏轼咏杨花词中“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三句反其意而用之。意思说何必随着流水远去,又何必坠落在散发着清香的尘泥中。使本来消极的情调,转变为积极向上的思想。词的下片开始两句:“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写柳絮千丝万缕地连系着,始终也不能改变,到处漂游着,不论是团聚还是离分。接着三句“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句中的“青云”,就是指旧时代追逐功名利禄,飞黄腾达的意思。这三句意思说请春光莫笑我轻狂,我本来就没有根,我要不断地借助东风的力量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这里毫不隐瞒地把她的思想本质表达了出来。
总之,在《临江仙》这首柳絮词里,表面上是写春光中的柳絮懂得怎样才能舞得动人,实际上是以物喻人,正是薛宝钗这个女性的自我写照。她是一位“人情练达世事明”的封建阶级的“淑女”,很会做人的表面艺术,懂得如何博取主子欢心,而又深得下人之心,在争取人权思想胜利的基础上,一举登上“宝二奶奶”的宝座,取得婚姻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