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读山海经》原文与翻译、赏析

诗词·散曲《读山海经》原文与翻译、赏析

[晋] 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11),不乐复何如!



〔注释〕

①本篇选自《陶渊明集》。《读〈山海经〉》共十三首,本篇列第一。《山海经》,一部记述古代神话传说及海内外山川异物的书。②孟夏,初夏,指农历四月。③扶疏,枝叶繁茂的样子。④托,依托。⑤穷巷,偏僻之巷。深辙,指显贵者来往的车迹。⑥回,回转。⑦酌,饮。⑧俱,同来。⑨周王传,即《穆天子传》,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杂有许多神话传说。⑩山海图,后人为《山海经》所绘的图像,郭璞有《〈山海经〉图赞》。(11)俯仰,顷刻之间。终,穷尽。



〔分析〕

这是《读〈山海经〉》整组诗的一篇总序,所以并没有涉及《山海经》及《穆天子传》中的内容,而只是写了读书的环境与自己的心情。

时当初夏,草木葳蕤,欣欣向荣,屋子四周的树木枝繁叶茂,青苍欲滴,开头两句,便给人以一派生机勃发的印象。正由于树木的茂盛,所以众鸟有了栖身之处,它们欢欣地在枝头歌唱。万物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归宿,诗人对自己那绿荫掩映中的庐舍也寄予了无限热爱。“众鸟欣有托”既是眼前景象,也为托物起兴,引出诗人自己田园生活的怡悦,也体现了他乐天知命、放情自然的恬淡心理,并道出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的道理。陶渊明的诗能以极平淡与极形象的语言引发出深刻的哲理,这是古往今来的诗人难以企及的。“鸟”在陶诗中往往是一个体现自由人格的意象,其中包涵着深刻的理性启示,如“望云惭高鸟”(《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羁鸟恋旧林”、“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等,莫不以飞鸟象征回归自然、摆脱羁绊的精神,而在“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中鸟与人是浑然一体的,万物的熙和景象感染了诗人,而诗人自己的喜悦也给客观世界抹上了一层浓重的感情色彩,所以刘熙载说:“陶诗‘吾亦爱吾庐’,我亦具物之情也。”(《艺概》)

诗人既耕田,又下种,说明春忙已过,正是农事有了余闲的时节;又因为身处穷乡僻壤,所以与那些乘坐高轩大车的权贵们无缘,就连老朋友也往往望而却步,回车而去了。所以诗人正好以读书来消遣这长长的夏日。他时而斟酒自饮,时而又摘些新鲜的蔬菜来佐酒。微雨洒然而降,与之同来的是阵阵清风,在如此清静怡人的环境中坐拥书城,自然是南面王而不易的乐事了。“微雨”两句完全是兴会所致的描写,虽然诗的开头已有过写景,但那是夏日的常景,而“微雨”与“好风”则是一时之景。诗人的运思,纯任天机,没有丝毫造作,故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中说:“‘微雨从东来’二句,不但兴会佳绝,安顿尤好,若系之‘吾亦爱吾庐’之下,正作两分两搭,局量狭小,虽佳亦不足存。”

在如此的良辰美景之中,诗人浏览那充满着神话传奇色彩的《穆天子传》与图文并茂、光怪陆离的《山海经》,顷刻之间周游六合,驰骋八方,登山临水,升天入地,似乎将穷尽整个宇宙,于是诗人感到极大的满足,以为人间的欢乐已莫过于此了。

这首诗纯然用了白描的手法,语言十分平淡,淡得几乎像一幅无色的水墨画,然而蕴含着无限意趣。诗人笔下的景物虽极平易寻常,却又非常融和清新,感情也十分恬淡平和,没有亢奋与激动,但在一片天机自然的流露中,诗人怡然自得、乐夫天命的心境隐然可见。全诗的节奏也非常疏宕,如“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等句中插入虚字,令句子有一种舒缓的格调;又如写读书则说“时还读我书”,用了“泛览”、“流观”等词来表现散淡无为的襟抱,与全诗的基调极为和谐。总之,此诗无论写物写人,都出于自然,无雕凿巧饰之迹,所以温汝能的《陶诗汇评》中评此诗说:“大约诗之妙以自然为造极,陶诗率近自然,而此首便令人不可思议,神妙极矣。”

《读〈山海经〉》这组诗是陶渊明有感而发的作品,其中借用了《山海经》与《穆天子传》中的奇事异物而写自己的志趣,所以前人又比之为屈原的《天问》和《远游》。

〔评说〕

刘履《选诗补注》:“此诗凡十三首,皆记二书所载事物之异,而此发端一篇,特以写幽居自得之趣耳。观其‘众鸟有托’、‘吾爱吾庐’等语,隐然有万物各得其所之妙,而为乐可知矣。”

方伯海《文选集评》:“按篇中读书只三见,余俱从不写处写,弥见神味悠然,处处切‘孟夏’。先生胸无宿物,故到处皆见受用。”

王文濡《古诗评注读本》:“有了一句,便写一句。水流花放,妙造自然。音节亦不亚于《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