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散曲·己亥杂诗《其三(陶潜酷似卧龙豪)》原文与翻译、赏析
陶潜酷似卧龙豪①,万古浔阳松菊高②。
莫信诗人竟平淡③,二分《梁甫》一分《骚》④。
〔注释〕
①本篇原列《己亥杂诗》第一百三十。卧龙,指诸葛亮。原诗第一句后面,附有作者的自注:“语意本辛弃疾。”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中有“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②万古,意思是永远。浔阳,郡名,今江西九江一带,辖治柴桑。陶潜是柴桑人,隐居家乡的田园。③平淡,指古代诗评家对陶诗的评价。“莫信”是表示作者不赞同此说。宋代朱熹亦说过,陶潜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朱熹《朱子语类》)。④《梁甫》,即古乐府《梁甫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甫与“父”通,暗示陶潜虽然身在田园,仍然像诸葛亮一样心怀天下。《骚》,指屈原的《离骚》,是屈原被楚怀王流放江南时,忧国忧民,批判现实黑暗的代表作。
〔分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深情赞颂了陶渊明的人品和诗风。
东晋诗人陶渊明,年轻时曾有“大济苍生”的壮志豪情,终因对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不满,不愿与士族社会同流合污而弃官归隐。他在后来的乡间农耕生活中,写了不少描绘田园风光,赞美淳朴生活的诗作,这些作品同时也流露出对黑暗现实的愤激之情。龚自珍的这首诗,则是从自身的境遇出发,突出陶渊明愤世疾俗的一面,借此来抒发自己思想上的共鸣。
“陶潜酷似卧龙豪”,从诗的第一句中就可以看出,诗人对陶渊明的赞颂是从一个较高的基准开始的。他以东汉末年隐居隆中,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这一伟大人物为陶渊明的形象作注解,突出地褒奖了陶的伟大。诗人一定认为:陶渊明不仅性情豪放,也具有如孔明般的雄才大略,是一位真豪杰。诗人的这一见解,其实也是有来历的,南宋词人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中就有“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的说法。诗人将它移入自己的诗中,既有出典,又合己意,显得十分妥贴。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松树、菊花是常见的吟咏题材。因此,诗人在第二句中写道:“万古浔阳松菊高”,称颂陶渊明的品格就像松、菊那样的高尚与纯洁,并且万古流芳。
如果说以上两句诗人所作的是一般意义上的歌颂,三、四两句则对陶渊明作了较深刻的议论。据史书记载,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亲身从事田间耕作,喜欢唱唱古乐府曲《梁甫吟》,胸怀大志等待施展。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把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俗的郁愤,融入了不朽的《离骚》之中。最后两句诗人说道:“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骚》。”诗人在陶渊明的那些田园诗章中,读出了奥妙,理解了陶渊明的真正思想。他提醒说:不要以为陶渊明的内心深处真的就像他的诗作那样的平静恬淡,其实他的诗中蕴含着诸葛亮那样的豪情壮志,屈原那样的郁悒忧愤;有形的躯体虽然消极地遁迹了,但无形的思想却依然是积极地“入世”的。这两句诗,完全显明了诗人以陶渊明来作自喻,表达自己当时心境的那样一种无奈而又不平静的思想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