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1):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5)。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6)。零丁孤苦,至于成立(7)。既无伯叔,终鲜兄弟(8),门衰祚薄,晚有儿息(9)。外无朞功强近之亲(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11),茕茕独立,形影相吊(12)。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13),臣侍汤药,未曾废离(14)。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15)。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16),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17)。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18)。诏书特下,拜臣郎中(19),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0)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2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22)。臣具以表闻(23),辞不就职。诏书切峻(24),责臣逋慢(25); 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26)。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27);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28)。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29),凡在故老,犹蒙矜育(30),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31),历职郎署(32),本图宦达,不矜名节(33)。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34),宠命优渥(35),岂敢盘桓(36),有所希冀(37)?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38),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9)。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0),母孙二人,更相为命(4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42)。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43)。臣之辛苦(44),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45),皇天后土实所共鉴(46)。愿陛下矜愍愚诚(47),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4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49)。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1)言: 陈说,为古代奏疏常用的开头语。这里为“禀告”的意思。(2)险衅: 恶兆,厄运。夙: 早。闵: 忧,指可忧的事。凶: 不幸的事,指父丧。(3)孩: 婴儿。生孩: 指刚生下来不久。背:背离,背弃。见背: 犹如说“相弃” ,指死去。(4)行年: 年纪到了。夺: 逼迫。志: 守节之志。(5)愍(min): 怜悯。躬亲: 亲自,亲身。(6)不行: 不能走路。(7)零丁: 同“伶丁”,孤独的样子。成立: 成人自立。(8)终: 又。鲜(xian) : 少。(9) 门衰: 家门人丁不旺。祚(zuo): 福,福气。儿息: 儿子。(10)朞(ji)功: 丧服的名称。强近: 勉强接近。(11)应门: 开门接应客人。僮: 仆。(12)茕茕(qiong): 孤独无依的样子。吊: 慰问。(13)婴: 缠绕。蓐(ru):草垫子,草席。(14)废: 停止。离: 离开。(15)逮:及至,到了。圣朝: 指晋朝,是对它的敬称。沐浴: 本指洗发洗身,这里是比喻蒙受。清化: 清明的政治教化。(16)逵:人名,姓氏生平不详。察:与下句的“举”都是举荐的意思。孝廉: 贡举的一种,汉武帝时令各郡每年荐举孝廉,魏晋沿袭了这一制度。(17)荣: 人名,姓氏生平不详。秀才: 亦为汉代开始实行的推选人才的一种名目,凡被认为优秀的人才,经州一级推举出来,便称“秀才”(与后来所谓秀才的含义不同)。(18)供养:指供养侍奉刘氏。主: 主持。这里指主持的人。赴命:报到。(19)拜:任命。郎中: 官名。封建王朝各部的次长。(20)寻: 不久。除: 除去旧职授以新职。洗马:官名,本作先马,汉代为太子的侍从官,晋代改掌图籍。(21)猥: 鄙贱,自谦之词。东宫: 太子居住的宫室。这里指太子。(22)陨: 坠落。陨首:有杀身的意思。(23)具: 备述。闻: 使听见,知道。(24)切: 急切,紧急。峻: 严厉。(25)逋(bu): 逃避,指逃避征聘。慢: 傲慢,怠慢。(26)州司: 州官。临门: 登上门来。(27)笃: 沉重。(28)告诉: 申诉,陈述。不许:不被准许。(29)伏惟:伏在地上想,为奏章里常用的敬词。(30)故老: 这里指老年人。矜: 怜悯。育: 安抚养育。(31)伪朝: 指蜀汉。(32)历: 列。郎署:郎官的衙署。(33)宦: 做官。达: 显达。矜: 自夸。名节:名誉节操。(34)过:过分地。拔擢: 提拔。(35)宠命:特加恩惠的任命,指拜洗马的事。优渥: 优厚。(36)盘桓: 徘徊不前,指拖延不就职。(37)希冀: 希望,期望。(38)薄: 迫近。奄奄: 呼吸微弱将要断气的样子。(39)危浅:指生命危险,活不长久。虑: 料想。(40)终: 了结,度完。余年: 残年。(41)更相为命: 相依为命。(42)区区:犹如说拳拳,指私衷。废远: 指废止奉养之事而远离祖母。(43)乌鸟私情: 乌鸦反哺之情。喻孝道。终养: 奉养到底。(44)辛苦:辛酸苦楚。(45)二州: 指梁州、益州。牧、伯: 古代州官的名称,又称州牧或方伯,后来又称为刺史。(46)皇天后土: 即天地。鉴:明察。(47)矜愍: 怜悯。愚诚: 愚拙的诚心。(48)庶: 庶几,或许。保: 安。卒: 终。(49)结草:春秋时,晋将魏颗不听他父亲魏武子遗嘱中要其爱妾殉葬之命,把她嫁了出去。后在魏颗同秦将杜回交战时,见一老者结草把杜回绊倒,从而生擒杜回获得胜利。夜间,魏颗梦见那老者对他说: 他便是魏武子宠妾的父亲,他结草绊倒杜回,是为了报答不使其女殉葬之恩(见《左传·宣公十五年》)。〔鉴赏〕《陈情表》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八个字: 愿乞终养,辞不赴命。但是要晋武帝接受这个请求,还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李密是一个少仕伪朝的亡国贱俘,四次征召,四次拒绝,这就很容易使武帝产生疑忌,以为李密是怀念旧朝,不满新朝,才会采取这样决绝的态度。在封建社会里,违抗君命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更何况他又是一个“至微至陋”的蜀汉降臣。可是李密的这次陈情,居然使武帝由“催逼甚紧”、“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急于星火”,到批准他的请求。这就很自然地使人想到为什么这样一篇普通的陈情表章,竟会具有这样大的说服力量,竟然能使天下至尊收回成命,对李密的请求给以恩准,这就值得我们在学习本文时,认真地作一番探讨。
全文分为四大段。第一大段:叙述自己的遭遇和家庭的困境。文章一开始的八个字: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非常概括地写出了作者幼年时期的悲惨遭遇,落笔十分酸楚,基调十分低沉。“险衅”、“闵凶”这些词语,既是作者生不逢时、命途多舛、早年迭遭不幸的概述,也是下文具体描写的总冒。紧接着,作者细致地描写了“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从“生孩六月”到“躬亲抚养”,着重写父丧母嫁带来的痛苦,确实叫人同情和怜悯。“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一句,既突出了作者童年的窘境——“孤弱”二字,也写出了祖母刘氏对孙儿无比真挚、爱怜的感情。正是祖母的慈爱、关怀和精心照料,才得以侥幸地生存下来,他怎么能不感激祖母抚养的恩情呢?这就是作者后面所写到的“区区不能废远”的原因。下面进一步从“孤弱”二字展开描述。先着重写“弱”: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贫困的生活、恶劣的环境、感情的悒郁、心灵的创伤,使幼年时期的李密身体孱弱得举步都很艰难。再着重写“孤” ,“孤”是这一段描写的重点: “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进一步写出了单根独苗,缺亲少故,无依无靠的苦况。最后总写家庭的那种悲凉、冷落的困境: “外无朞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极写了人丁稀少,形单影只的凄凉气氛,把读者一下子带进了一种悲怆冷漠的氛围之中,使人对青少年时期的李密不能不油然而生同情之心。这一段最后,具体描写了祖母久病床榻的惨状: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描写了在祖母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挚,照料的尽心,奉养的周到。文章就是这样地写出了母孙更相为命的那种相互依存的关系。这些描写凄楚哀婉,恻然动人。在第一段里,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扑主题,明确地提出自己的请求,而是从回顾自己悲惨的童年开始,婉转叙述,极尽铺陈之能事,把这一段回忆写得情深有致,感人肺腑,那笃挚的感情和朴素的语言浑为一体,产生了强烈的感人力量。这就为下文的上表陈情,愿乞终养,作了必要的铺垫,也是陈述请求,辞不赴命的最有力的依据。
第二大段:叙述朝廷多次征召的经过以及自己进退两难的处境。这一段一开始作者就用“逮奉圣朝”这句话设渠过渡,很自然地引导到所要陈述的内容上来。“奉圣朝” “沐浴清化”这些表示褒义的词语,对武帝的功业先进行一番赞颂。接着,简单地叙述了州郡两次荐举,自己“辞不赴命”的原因——祖母供养无主,这就使武帝在批阅这分陈情表时,对李密的第二次“拒不应诏”的行为,不会感到突然,不会认为李密是有意“违抗圣命” ,因为前面已经有两个先例在。这样写能使武帝消除不快情绪。紧接着再写最近两次征召时情况的急迫: “特下”、“切峻”、“责臣”、“催臣”、“逼迫”、“临门”、“急于星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李密还是简单地以“辞不赴命”四个字答复武帝,必然会激怒武帝,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李密只好先写一写自己对朝廷征召的无限感激的心意: “寻蒙国恩” “猥以微贱”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甚至他还曾经想过: “欲奉诏奔驰”。“奔驰”二字,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恨不能立即奔赴京都,上任就职,以效忠武帝的焦急心情。作者这样写是想让武帝知道自己确实想有所作为以不负武帝的一番器重之心和眷爱之情。但是作者马上用“则”字一转,又一次摆出了自己的具体困难: “刘病日笃”; 最后再写出了自己进退维谷的苦闷: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这几句话,写得情真理切,含蓄精当,对武帝的忠诚之心,对祖母的孝顺之情,一一从胸臆流出,使人感到他说得句句合情,字字在理,“愿乞终养”的请求已经暗含在字里行间。这正是作者写作技巧的高明处。因为他估计到武帝对他还没有打消疑忌,过早地或过于直露地提出请求,决不会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很自然地转到了文章的第三段,也是本文最关键的一段。
第三大段:进一步阐明母孙更相为命的关系,委婉地说明自己并非欲全名节,才辞不赴命。这一段一开始,就摆出了武帝的施政纲领:“圣朝以孝治天下”,以便进一步从这个“孝”字做文章。接着宕开一笔,举出了“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例子,从表面看,这都是在歌颂武帝的清明教化和朝廷的盛德,而其实是从另一个角度再次为自己的上表陈情所作的铺垫。紧接着,便在这一基础上摆出了自己的特殊情况:“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一个“况”字和“特”、“尤”两个副词,强调了自己的遭遇、自己的处境非同一般,更应该受到圣朝的怜悯和照顾。文章写到这里,似乎可以提出自己的请求了,但李密却把笔锋一转,这才写到最关键的问题,他用曲折委婉的语气表明自己暂时不能赴京就职,决非出于怀念蜀汉,不事二主,而是确有自己的苦衷。这种心情必须写清楚,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消除晋武帝对自己的疑虑,因此作者首先表白了自己在蜀汉做官时的态度: “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接着又细致地描写了自己目前的特殊地位和受到恩遇的心情:现在自己已经是一个“至微至陋”的“亡国贱俘” ,居然能得到“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待遇,自己除了深感知遇之恩以外,确实是“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这八个字写得委婉得体,顿挫有致,这正是一个亡国贱俘恩荣加身以后那种欣幸、感激、惶悚、不安的心情的写照,而这也正是晋武帝希望看到的降臣的心理状态。作者估计到这时候晋武帝对自己的疑忌才会完全消除,这才正面提出了自己不能奉诏就职的根本原因仍在于“刘病日笃”。作者在形象地描写了祖母病势的沉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以后,更明确地写出了多年来母孙更相为命的关系: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两句话发自肺腑,摄人心魄,具有极强的感人力量。文章一直写到这里,作者才明确而又语气和婉地摆出了自己的真实态度: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有了以上既详尽得体,而又娓娓动听的铺陈,有了以上“刘病日笃” “更相为命”的有力依据,主张以“孝”治天下的武帝怎么好公开反对李密留在祖母身边尽人子的孝心呢! 在这一段里,作者融情入文,因文传情,曲折地而又有层次地把自己内心的想法写得入情至深,入理至透。几个词语,“凡” “况” “且” “今” “但” “是” ,环环相扣,语势紧凑,有一气不断之妙,有撼人心弦的艺术力量。
第四大段: 恳请武帝批准终养祖母的要求。这一段一开头,李密首先表示了自己鲜明的态度: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从“四十四” “九十六”两个数字的对举,从“长”和“短”两个反义词的对比,非常具体地说明了自己尚在中年,报国有日; 同时也说明了终养祖母绝不会有碍于报效国家,效忠武帝。这一句写得含蓄深沉,用词极其精确,是前三段陈情的延续,并且极合情理地提出了解决尽忠尽孝暂时发生矛盾的办法。接着,明确地提出了自己的请求: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这种谦卑、恳切的请求是不好拒绝的,更何况李密表上所写的句句都是实情: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在这种情况下,标榜以孝治国的晋武帝,也只能对李密的行为表示同意和支持。但是作者仍觉得意犹未尽,再次恳请: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语气更加谦卑、低下,简直是在含泪哀求,真正收到了以情动人的效果。最后以生死必报大恩的保证: “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结束全文。忠爱之情溢于言表,更显示出请求的迫切和辞意的诚恳。
总的来说,《陈情表》这篇文章不以构思奇妙见长,而以感情的真挚、朴实和行文的流畅婉转见胜,以叙事的具体、生动和抒情的真挚、深沉而扣人心弦。情真、情深是这篇文章感人至深的根本原因。尽管作者没有着意抒发感情,没有多用感叹之词,但是却能寄浓郁的情感于简洁的笔墨之中。文中的每一句话,皆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故尔虽造语平实,却觉得光彩照人,真正达到了“淡语皆有致,浅语皆有情”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