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孔稚珪·北山移文》鉴赏

古文观止·孔稚珪·北山移文

钟山之英, 草堂之灵, 驰烟驿路, 勒移山庭。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 潇洒出尘之想, 度白雪以方洁, 干青云而直上【1】, 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 皎皎霞外, 芥千金而不盼【2】, 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3】, 值薪歌于延濑【4】, 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5】, 苍黄翻覆【6】, 泪翟子之悲, 恸朱公之哭 【7】, 乍回迹以心染, 或先贞而后黩, 何其谬哉!

呜呼! 尚生不存 【8】, 仲氏既往, 山阿寂寥, 千载谁赏! 世有周子, 俊俗之士, 既文既博, 亦玄亦史。然而学遁东鲁【9】, 习隐南郭; 窃吹草堂【10】,滥巾北岳; 诱我松桂, 欺我云壑。虽假容于江皋【11】,乃缨情于好爵。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谈空空于释部【12】,核玄玄于道流【13】。务光何足比【14】,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席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15】,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16】,架卓、鲁于前录。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其高霞孤映, 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磵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

至于还飙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 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17】,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18】,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19】, 浪拽上京, 虽情投于魏阙【20】,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21】,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22】,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23】,为君谢逋客。



【注释】

【1】 度 (duo) :揣度。方: 比拟。干: 接触。

【2】 芥千金: 视千金如草芥。“屣 (xi) 万乘”句: 把万乘 (指帝位)看成可以随意脱掉的鞋子那样贱。

【3】“闻凤吹”句: 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 游伊洛间, 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4】 “值薪歌”句: 延陵季子出游, 见道中有遗金, 顾被裘公曰:“取彼金”。公投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处之高而视人之卑, 五月披裘而负薪, 岂取金者哉?”又, 苏门先生游于延濑, 见一人采薪, 谓之曰:“子以终此乎?”采薪人曰:“吾闻圣人无怀, 以道德为心, 何怪乎而为哀也!”遂为歌二章而去。

【5】 终始参差: 前后不一。

【6】 苍黄反覆, 墨子见练丝而泣之, 为其可以黄, 可以黑。

【7】 朱公:指杨朱。杨子 (杨朱) 见歧路而哭之, 为其可以南, 可以北。

【8】 尚生: 后汉尚长 ( 一作向长) 字子平, 隐于山中。仲氏: 后汉仲长统, 隐居不赴征召。

【9】 “学遁”二句: 向东鲁的颜阖、南郭子綦学做隐士。

【10】 “窃吹”二句: 在草堂滥竽充数。“滥巾”句: 在北山滥戴隐士的头巾。

【11】 “虽假容”二句: 虽在江边装扮成隐士的面貌, 心思却被好的官位纠缠着。

【12】 “谈空空”句: 周颙著 《三宗论》, 立空假名, 立不空假名。设不空假名难空假名, 设空假名难不空假名。按, 佛教认为四大皆空, 假名亦空, 故曰空空。释部, 指佛教经典。

【13】 “核玄玄”句: 周顒与张融相遇, 辄以玄言相滞, 弥日不解。核, 考校。玄玄, 道家哲理, 老子说:“玄之又玄, 众妙之门。”道流, 道家之流。

【14】 “务光”二句: 务光, 夏代的隐士。涓子, 齐人, 隐于宕山。

【15】 “纽金章”二句: 铜印墨绶是县令所服。

【16】 笼: 括而有之。架: 通“驾”, 超越。

【17】 “慨游子”二句: 游子, 指周子。赴吊, 前去慰问。

【18】 “骋西山”二句: 西山, 即首阳山,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 在这里隐居,采薇而食。歌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东皋, 阮籍计划隐居的地方。他的《奏记诣蒋公》说:“方将耕于东皋之阳, 输黍稷之税, 以避当涂者之路。”

【19】促装:急忙整装。下邑:远县。浪拽:摇桨,“拽”同“枻”,桨。上京:指都城建康。

【20】魏阙:指朝廷。假步:借步。

【21】“尘游躅”二句:使游踪把蕙路弄脏;俗言污耳,因洗耳又把清池弄脏。

【22】“或飞柯”二句:飞起树枝折断周子的车轮,用低枝扫除他的踪迹(意谓把他赶走)。

【23】“请回”二句:俗士,指周子。君,指山灵。谢,谢绝。逋客,逃客(指周子,他是逃离北山去做官的)。



【赏析】

这篇文章开端便点题;“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钟山又名紫金山,又叫北山。“移”指移文,即移告四方的文字,类似檄文,有责让的性质。这几句的意思,是说钟山和草堂的英灵在烟雾中的驿路上奔驰,把移文刻在北山的前庭。原来这篇移文,旨在批判那种假装清高,实际却争名逐利的冒牌隐士。以下就是移文的内容,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概括两类隐士的不同作风。第一类,是超尘绝俗的人物,又分成两组。第一组,是既有耿介拔俗的外表,又有潇洒出尘的情操,白雪可以比其洁,青云可以像其高。第二组高蹈出尘,有的视千金如草芥,比如唱薪歌的樵子;有的弃万乘如脱屣,如王子晋之弃位求仙。这两组人物的作用是陪衬,以便把假隐士的面貌更清晰地凸现出来。所以文章紧接着说,没想到还有一种人,态度前后不一,变化极大,正像墨翟之伤心“苍黄反覆”那样使人流泪,像杨朱叹息路歧那样使人哀恸。刚要隐居,却又被功利诱惑;开始大唱高洁,后来变得污秽,这是多么荒谬!几句话,把这篇移文所要责让的人物——假隐士给我们逐渐展示出来了。

第二部分写“终始参差”、“苍黄反覆”的周子——假隐士,最为生动。先借“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作引,把周子隐居正文反迭出来,然后指出他假隐的本质。在说他“假”以前,先说他是“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作衬,随后用“然而”一转,就自然突出了他的“假”:“虽假容于江皋,乃撄情于好爵”,原来他是“窃吹草堂,滥巾北岳”的冒牌货。

这样指责周子,有什么证据?所以下文就举出具体事实。当他初隐北山的时候,他高自标榜,连古代大名鼎鼎的高士巢父、许由都不放在眼里,笑傲诸子百家,蔑视王侯权贵,那气焰简直把秋天白日下的整个空间都充塞了。他感叹隐居的高人那样少,不过是说自己乃绝无仅有,他放言高论,纵谈佛道,真像是务光、涓子都不如他了。但当征召的车马、文书来到, 他就魄散精摇, 不能自持, 慌不迭的前去迎接, 席间筵上, 他激动得眉飞色舞, 奋袂投足, 忘形失度, 焚毁高士服, 趋炎附势, 不可名状。如此丑恶的形象, 真让钟山的风云、石泉、林峦、草木大失所望, 感到悲愤, 怅然若有所失。等到他做了县令, 系上印绶, 在近海显露头角, 名传浙右的时候, 就更把佛道经典抛在一边, 为衙门督课、诉讼费尽心机, 埋头在应付断案和考绩升官的事务里。他想超过西汉的京兆尹张敞、赵广汉, 至于东汉的良县令卓茂、鲁恭更不值一提, 要追踪三辅的贤豪, 驰名于九州 (全国) 的牧守。这当然就冷落了北山的高霞、明月、青松、白云, 荒芜了石径和涧户。这是全文的第二部分, 把周子入山后的假清高形容到无以复加, 也就更对映出他后来迫不及待地应诏出山、狂热地追求功名利禄的灵魂的肮脏可耻。

第三部分写北山草堂英灵对周子的愤怒和嘲讽。先写周子离去后, 山里的荒凉寂寞, 用景物气氛烘托, 更觉幽寂: 人去堂空, 只有那无形的旋风吹进蕙帐, 溶溶的烟雾从空堂的两柱间流泻出来, 听到的只是夜鹤、早猿的凄切的哀呜。过去只听说后汉逢萌挂冠浮海, 现在这人却相反, 解下隐居的香草服饰, 跑去做官, 系上尘俗的冠带。于是钟山南北的峰峦涧壑都不约而同地嘲讽笑骂起来。最让人伤心的, 莫过于它们轻易地被假隐士假朋友所欺骗和愚弄, 致使山林涧壑羞惭不尽, 秋桂春萝也愧对明月清风的照拂了。要把西山、东皋的遗训传告四方, 使诸山英灵们能够识别假冒, 不再上当。这一段借山间灵物口吻写被骗受侮心情, 活灵活现。文章最后写到周子“促装下邑, 浪拽上京”, 途中还要过访北山, 于是下文转出对来访者的严厉警告: 拒绝来访,不许污染清净之地, 否则就不客气! 再次表示愤怒, 语气斩截。这结尾一段又和开头“勒移山庭”的话遥相照映。

这篇文章假借英灵之口来揭露假隐士的嘴脸。但文中的“周子”伊谁?据《文选》 吕向注说:“钟山在都北。其先, 周彦伦 (即周颙) 隐于此。后应诏出为海盐县令, 欲却过此山。孔生乃假山灵之意移之, 使不许得至,故云《北山移文》。”我觉得这段话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看《南齐书·周颙传》可知, 他在宋、齐两朝都做官, 虽未做海盐令, 但他做过山阴令; 虽不知他是否先隐后仕, 但他确在钟山有隐舍; 他“泛涉百家, 长于佛理”。“兼善《老》、《易》”。再看作者孔稚珪, 虽然他并不一定认为隐就比仕还要好, 但六朝换代频繁, 文人仕隐, 随政局而变化, 那么标榜清高, 等待时机, 以隐士身分为钓饵来窃取名位富贵者正自不少, 以上这些情况都为作者刻画假隐士的形象打下了基础。张溥《孔詹事集题辞》说:“孔灵产(孔稚珪之父) 立馆禹井山, 事道精笃, 而齐高辅政, 竟以术数登荣位,来羽扇素几之赠, 子珪宅营山水, 草莱不翦, 而弹文表奏, 盛行朝廷, 父子出处间何相似也。比考周、孔二传,俱不载此事 (指吕向注), 岂调笑之言,无关纪录,如嵇康于山涛,徒有其书,交未尝绝也。”这个看法很深刻。对于六朝的作者,这或许是一篇游戏文字,但对我们今天的读者,它却是一个严肃的主题,尽管他们对现实的仕与隐,是并不信守什么原则的,然而文章在客观上还是塑造了一个假隐士的丑恶形象,为我们识别现实生活中的类似的人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这是一篇骈文,不但人物写得面目神态心理毕肖、入木三分,而且把北山的山泉草木都写活了,具有人的感情,曲尽人情物态,这对于骈文作者,殊为不易。写人物多用对比和陪衬,这手法前面已经多次提到。另外,既是骈文,就免不了铺排恢张,然却“造语精缛,竟无一字拾人牙慧”(清许梿选评《六朝文絜》)。文章结构也很严密,层层递转,自然如意,“其妙处尤在数虚字旋转得法”(同上),如:夫以、若其、岂期、其始、及其、尔乃等等,不遑备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