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在边城,军中得勇名。卷旗收败马2,占碛拥残兵3。覆阵乌鸢起,烧山草木明4。塞闲思远猎,师老厌分营。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李陵甘此没,惆怅汉公卿。
【校记】
1.从军行,《全唐诗》一作“李端诗”,题云“塞上”。
2.收,《全唐诗》一作“争”。
3.占,《全唐诗》一作“断”;擁,《全唐诗》一作“护”。
4.明,《全唐诗》一作“鸣”。
【笺释】
[从军行] 《乐府诗集》卷三二相和歌辞引《乐府解题》曰:“《从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旧唐书》卷一六三《卢简辞传》:卢纶“建中初,为昭应令。朱之乱,咸宁王浑瑊充京城西面副元帅,乃拔纶为元帅判官,检校金部郎中。”卢纶熟谙军旅生活,故乐诗歌有现实生活经验,写得鞭辟入里。
[占碛] 控扼沙碛(边塞)。
[覆阵] 伏军。《重訂唐诗别裁》卷一:“《孙武子》云‘鸟起者,覆也’,覆同伏。”
[烧山] 指秋季边军烧荒山以备战。《日知录》卷二九《烧荒》:“守边将士每至秋月草枯,出塞纵火,谓之烧荒。《唐书》:契丹每入寇幽蓟,刘仁恭岁燎塞下草,使不得留牧,马多死,契丹乃乞盟是也。其法自七国时已有之。《战国策》公孙衍谓义渠君曰:‘中国无事于秦,则秦且烧爇获君之国。’《英宗实录》:正统七年十一月,锦衣卫指挥佥事王瑛言:‘御边莫善于烧荒。盖边之所恃者马,马之所恃者草。近年烧荒,远者不过百里,近者五六十里,敌马来侵,半日可至。乞敕边将遇秋深,率兵约日同出数百里外,纵火焚烧,使敌马无水草可恃。如此则在我虽有一时之劳,而一冬坐卧可安矣。’翰林院编修徐珵亦请每年九月尽勅坐营将官巡边,分为三路:一出宣府,抵赤城、独石;一出大同,抵万全;一出山海,抵辽东。各出三五百里烧荒,哨瞭如遇边寇出没,即相机防御。此先朝烧荒旧制。诚守边之良法也。”
[师老] 指军队疲衰、士气衰落。《左传·襄公九年》:“师老而劳,且有归志,必大克之。”
[分营] 谓分兵自弱。
[李陵] 《史记》卷一○九《李将军列传》:“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歩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又,《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昭帝立,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素与(李)陵善。遣陵故人陇西任立政等三人俱至匈奴,招陵……立政曰:‘请少卿来归故乡,毋忧富贵。’陵字立政曰:‘少公,归易耳,恐再辱奈何?’……立政随谓陵曰:‘亦有意乎?’陵曰:‘丈夫不能再辱。’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元平元年病死。”
【辑评】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中唐·五律》:唐汝询曰:唐人赋《从军》,不述思家,必称许国。此独为叛将之辞,语讥藩镇,非泛然作也。“败马”、“残兵”下字不苟。吴山民曰:“师老戒分营”,五字有用。结有深意。周珽曰:德宗之世,内多奸小,边臣解体,藩镇之祸日盛。此篇疑时有覆军之将,收其残兵啸聚边地,故允言述其意以为词。“思远猎”、“戒分营”,确得战守之策。末以李陵甘没虏廷为况,见在朝公卿忌功,致边有不还之将,深可“惆怅”者也。讥刺之词,甚于刑讨。
《诗源辩体》卷二一:纶五言排律有《从军行》,在中唐颇为矫俊。
《唐诗镜》卷三二:三、四语有气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