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郑少尹祭中岳寺北访萧居士越上方》原文|笺释|赏析

肃寺祠灵境(祭中岳),寻真到隐居(访萧居士)。夤缘幽谷远萧散白云余(越上方)。晚节持僧律,他年著道书。海边曾狎鸟,濠上正观鱼。寂静求无相,淳和睹太初。一峰绵岁月,万性任盈虚。篱隔溪钟度1,窗临涧木疏2。谢公怀旧壑,回驾复何如(郑少尹)。

【校记】

1.篱隔溪,《全唐诗》一作“门掩林”。

2.窗,《全唐诗》一作“空”。

【笺释】

[郑少尹] 不详。中岳,指位于今河南登封县北的嵩山,古名嵩高。《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闲,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萧居士,不详。

[肃寺] 庄严肃穆的寺庙。灵境,庄严妙土,吉祥福地。多指寺庙所在的名山胜境。南朝梁简文帝《神山寺碑序》:“虽铁界铜围,如影如约,补石擎金,随生焰灭。独有鹫岳灵境,净土不烧,螺髻金质,声闻难睹。”唐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自齐至唐,兹山浸荒,灵境寂寥,罕有人游。”

[寻真] 寻求仙道。唐皇甫冉《同裴少府安居寺对雨》:“共结寻真会,还当退食初。”

[夤缘] 攀援;攀附。《文选·左思〈吴都赋〉》:“夤缘山岳之岊,幂历江海之流。”刘逵注:“夤缘,布藤上貌。”唐韩愈《古意》:“我欲求之不惮远,青壁无路难夤缘。”

[萧散] 犹潇洒。形容举止、神情、风格等自然,不拘束;闲散舒适。《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为《上林》、《子虚》赋,意思萧散,不复与外事相关。”唐张九龄《林亭咏》:“从兹果萧散,无事亦无营。”

[持僧律] 遵守佛教戒律。唐白居易《二月一日作赠韦七庶子》:“今春入道场,清净依僧律。”严维《赠别至弘上人》:“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道书] 此处指佛家的典籍。《后汉书》卷一一八《西域传论》:“详其清心释累之训,空有兼遣之宗,道书之流也。”

[狎鸟] 《列子·黄帝》:“海上之人有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数而不止。其父曰:‘吾闻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此处喻指萧居士的出世超逸生活。

[观鱼] 《庄子·刻意》:“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无相] 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南朝梁萧统《和梁武帝游钟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

[太初] 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列子·天瑞》:“太初者,气之始也。”曹植《魏德论》:“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鸿蒙,兆朕未形。”《云笈七签》卷二:“太初之时,老君从虚空而下,为太初之师。”而道家则用来指道的本源。《庄子·知北游》:“以无内待问穷,若是者,外不观乎宇宙,内不知乎大初。”成玄英疏:“大初,道本也。”

[盈虚] 盈满或虚空。谓发展变化。《庄子·秋水》:“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三国魏刘劭《人物志·材理》:“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王勃《滕王阁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顾况《苔藓山歌》:“闭门无事任盈虚,终日欹眠观四如。”

[谢公] 即谢灵运。谢灵运《过始宁墅》:“剖竹守沧海,枉帆过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