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陈师道诗《舟中》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
宋哲宗绍圣六年(1094),陈师道因苏轼党祸株连,罢去颍州教授之职,诗是在归舟中感事而发。“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诗的一开始就写出险恶的形势: 狂风席卷巨浪横江而来,混浊的江水湍急凶猛,真是水借风势,风狂浪恶。危机四伏,险象丛生;起势突兀,惊心动魄。“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紧承前一句,继续写风浪之猛烈和猖狂,如万马奔腾,瞬息千里;气势逼人,威压三江五湖之上,而伸足前一句的“猛”、“壮”二字。由风浪写到内心承受的巨大压力,既是写自然景观,又有所寓指;既写了自然气候,又写了政治气候和心理感受,意蕴丰富。联系当时新旧党的殊死斗争,以及所带来的政治上的风云变幻、人事沉浮,都十足令人胆战心惊。因此,诗的前四句既是写自然环境,更是写政治环境。至此为一层。以下则由写景转入抒情:“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在丢官还乡的归舟途中,只见两岸荒野磷火闪闪,自己忧心忡忡,难以成眠;在颠簸的船上不安地坐着,等待残更过去、黎明降临。这时的诗人不禁感慨万千。遥想当初,正是个刚涉社会的风华少年,二十多年已成过去,如今华发早生,在这茫茫人生路上历尽艰辛,却横遭贬谪,这种去国还家之情,真是一言难尽! 愤懑之意,悲痛之情,报国无门之恨,一齐涌上心头,有一种说不出的凄怆。世道维艰,壮志难酬,怎不令人感叹和伤心?全诗情因景生,景与情合,历尽人间辛酸,饱尝风浪之苦,此心悠悠,深沉悲壮。不用典,不猎奇,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满腔忧愤。
陈师道在江西诗派中的成就是突出的,他学杜继黄,却又自成一格;朴拙生新,质直无华,言简意赅,平淡中有真情,颇为诗界所称道。黄庭坚当年就盛赞:“陈侯大雅姿,四壁不治第。……唯有文字工,万古抱根柢。”(《次韵秦觏过陈无己书院观鄙句之作》)陈与义对他更是推崇:“此凡诗人,古有柳子厚,今有陈无己而已。”(转引自方勺《泊宅编》卷九)足见其在江西诗派中的重要地位。但他的诗,题材比较狭窄,往往只限于个人遭际、家庭生活等方面,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它的社会意义,这不能不是陈师道诗作的一大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