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过华清宫》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杜牧诗《过华清宫》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据中华书局本《樊川诗集》,下同)

杜牧的诗是晚唐诗坛的一大成就,晚唐诗人中只有李商隐能够与之相比。他有巨大的政治抱负,却处于晚唐那样一个无可作为的环境中,使他常常有一种抑郁情怀;他有绝世才华,而且性格豪俊,这又使他的抑郁情怀并没有走向消沉凄恻。这些,都影响着他的诗的风貌。他的诗,往往立意高远,感慨深沉而又俊爽清丽。这里选的《过华清宫》等三首绝句都是咏史诗,从中颇可见他诗作的风格特色。

杜牧的咏史诗,是晚唐咏史诗的高峰。晚唐诗人和他们的前辈不同,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兴的锐气,怀着一种矛盾心理,感慨衰败不可避免的到来,感慨生不逢时,不得一展襟抱。怀古伤今,就成了此时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温庭筠、李商隐、杜牧都有大量怀古伤今之作。杜牧写这类诗,完全是一种大手笔的气概,深刻的哲理思索与形象的高度概括融为一体,令人叹为观止。

先看《过华清宫》三首其一。此诗写作者经过华清宫之感受。华清宫是唐玄宗与杨贵妃曾经作乐的行宫,安史乱后已冷落。杜牧行经华清宫,想象当年歌舞升平情景,而身处唐王朝已经衰败之时的他,不禁发为感慨。写送荔枝一事,既寓兴衰之感,亦寓讥讽之意。

首句扣题,从经过华清宫将到长安而回望骊山着笔。“长安回望”,唯见骊山左右东绣岭、西绣岭上林木花卉美若锦绣。“绣”而“成堆”,极言其葱茏繁茂。此二岭因玄宗植花木如锦绣而得名,故明为写景,实暗思其人。“回望”暗寓着回想,“绣成堆”既是回望所见之景,又是对想象中的当年繁盛景况的描写。第二句是“回望”的继续,由林木转写林木掩映着的宫殿。“次第开”,犹言一一开或一齐开着。缅想当年华丽壮观的华清宫,当清晨之际,宫殿之千门万户一一打开。何以打开,此句仍未言明,亦未写宫中之人、之事,但此种壮观的气象氛围暗示出将要出现的人和事。那便是第三句写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此句实是具有极大概括力之大手笔。史称南海进荔枝,驿骑传送,七日七夜至京,人马多毙于路。用“一骑红尘”将此一劳民伤财之史实轻轻带出,真可谓举重若轻。继以“妃子笑”,看似实写,言当驿骑驰至时妃子嫣然一笑;而其实是暗写玄宗令进荔枝以博妃子一笑。这一句把史实、画面与情感和评价融合在一起,既承“千门万户次第开”构成境界,又叙述并评价了历史。最后点出“无人知是荔枝来”。此一结语看似多余,上句虽未明点荔枝,因写人人皆知之事,故写献荔枝已甚明,原无须乎再说出,但是这一句在全诗中实具深一层的意义。进荔枝以博妃子之一笑,其时小民或有不知,而宫廷中人固当知之。知而言不知,意谓如此昼夜不息千里奔驰的驿骑,本不应为献荔枝以博一笑而来,而事竟反之,殊非常人所能料,故不知系暗寓讥讽之反语。

此诗咏史而寓感慨与讥讽。谢枋得注解《选唐诗》卷三以为此诗讽刺“明皇致远物以悦妇人,穷人之力,绝人之命,有所不顾,如之何不亡!”他看到杜牧此诗旨在抒发唐盛世由此而亡的感慨。诗中“妃子笑”三字值得玩味,它让人想起历史上周幽王为博得妃子一笑而点燃烽火,导致国破身亡事。这一“笑”写出贵妃的骄矜、满足、得意,而历史也在这一“笑”中衰落。当年繁荣热闹的华清宫,今天成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见证,能不感慨万千吗?此诗在艺术上,则是含蓄深婉而又流丽俊爽,语言明白如话又把深沉的感慨寓于高度凝炼的意象之中;没有衰飒凄恻,仿佛超然于现实之上,冷静地回顾这一历史,并用一种俊爽流丽的笔触写出。“绣成堆”、“山顶千门”都是色调明朗的大画面。它把一切惨厉的情景都推到画面背后。驿骑日夜飞驰送荔枝,在后来苏轼笔下写成“颠坑仆谷相枕藉”、“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荔枝叹》)。杜牧却用“一骑红尘”淡淡写过,既突出了主题,又与全诗俊爽流丽的色调和谐地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