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这首词描绘中秋之夜与佳人赏月的情景。作于宋徽宗(赵佶)大观四年(1110),在泗州(治所临淮,即今江苏泗洪东南,清康熙时,州城陷入洪泽湖),为作者绝笔。词作描绘赏月情景,“前段从无月看到有月,后段从有月看到月满,层次井井,而词致奇杰。”(黄蓼园《蓼园词选》)而且,“各段俱有新警语,自觉冰魂玉魄,气象万千,兴乃不浅。”(同上)确为中秋词中绝妙佳作。论者以为,词章所写,乃因官场失意而在精神上寻求安慰与解脱,即:借佳景以寄慨,借佳人以寄慨。这是有一定依据的。但是,如果就词论词,即就词作所造意境看,似不妨不问其寄托,而将它当作一首一般赏月词来读。
词的上片写中秋夜景并展现作者所处环境。起调二句正面写明月。“青烟幂处”这是明月未升之前的景象。“幂”(mi),即覆盖、罩之意。谓:云影(“青烟”)遮蔽月光。“碧海飞金镜”,说明月初升。碧海喻夜空,金镜喻初升之明月。着一“飞”字,透露了望月时的心境:既感到突然,又无比欣喜。二句体现了“从无月看到有月”的过程。“永夜”句由天上写到人间,转向人物所处环境。谓:望月至深夜,只见月光将桂影投射在台阶上。“永”、“闲”、“卧”三字,突出表明当时环境之寂静。以下四句,写人物在此环境中的遭遇。“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以零乱之螀声烘托心境。寒螀,即寒蝉,似蝉而小,青赤,入秋始鸣。《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二句谓,夜露降落,凉意侵人,寒蝉的叫声令人心烦。“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直接表明在此环境中人物的态度。神京,指京城。蓝桥,在今陕西省蓝田县东南,为唐秀才裴航遇云英处。二句谓,望不到帝京只好在这里就近与佳人共渡佳节。
下片集中描绘与佳人饮酒赏月的情景。过片三句,佳人登场。这是在月光映照下进行的。“水晶帘不下”,出自李白诗句“却下水晶帘”,而将“下”改为“不下”,谓月光无所遮挡,满照楼台。“云母屏开”,出自李商隐诗句“云母屏风烛影深”,着一“开”字,同样写月光四射,将佳人居处照得透亮。“冷浸佳人淡脂粉”正面写佳人的姿态,谓其淡著脂粉,在月光下显得更加高洁、清贞。“冷”字与上片的“凉”字相照应,借环境烘托其心境。因此,这位佳人就和中秋夜月一样,“表里俱澄澈”。三句所写,当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佳人。“待都将”以下三句乃虚设之景,谓面对如此美好之明月,陪伴如此美好之佳人,应当等候拂晓时分,分付金尊,将月光与流霞一起倾尽。三句充分表现了作者的豪兴。结拍三句为实景,谓,而今眼前,即与佳人携取胡床,登上南楼,领略人世间这碧玉铺成的千顷秋光。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传自西域。三句暗用东晋庾亮南楼踞胡床赏月典故,进一步表现其豪兴,因而将全部赏月过程推向高潮。
全词写赏月,意象、兴致,皆不同凡响。无论写月,写人,都可见其品格。但是,其中是否有所寄托,似乎不必深究,以免牵强附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