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月出》爱情诗词赏析

《诗经·月出》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诗经·陈风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 舒忧受兮。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这是一首望月怀人的爱情诗。诗人在皎洁的月光下,苦苦地思念心爱的姑娘,热烈地赞颂她的美貌,感情十分浓烈真挚。

全篇分为三章,采用完全迭咏的章法,每章意思大致相似,只在用词上变化。“皎”、“皓”、“照”都是形容月光皎洁明亮,“照”在此处作形容词用。“佼(jiao)”,美好之意,“佼人”即美人。“僚(liao)”、“懰(liu)”、“燎”都是形容美人的姣好妩媚。“舒”本作迟、徐解,这里指女子举止的舒缓安闲。“窈纠(yaojiao)”、“忧受”、“夭绍”都是形容美人的体态苗条,婀娜多姿。“劳心”即忧心。“悄qiao”、“慅(cao)”、“惨(cao)”都是形容忧思不安的样子。三章的意思都是说:月亮出来,皎洁明亮。我仿佛看见月下的美人妩媚姣好,举止娴静,苗条多姿。不由得忧心如焚,苦苦思念。三章意思虽然重复。但由于兼作韵脚的形容词全部加以变换,不仅不显得单调,还给人以一唱三叹,层层加深,情味无尽的感觉。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兼用比兴。月亮首先是“兴”。它先是触发起诗人的满怀幽思,随即又成为诗人怀念美人的背景,与想象中的美人及诗人的一片相思深情交融映衬,构成一个朦胧幽美、迷离缥缈的意境,充满神秘色彩,富有诗情画意。这种写法已经超出《诗经》中“兴”的一般用法,初步具有后世“兴象”的意味。月亮同时又兼具“比”的作用。皎洁的月光使人联想美人的白晳明艳,高悬的明月暗示美人的可望而不可即。在其后的中国诗歌史上,月亮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传统意象,用来触发和象征思念亲友、故乡之情,构成情景交融的幽美意境。诸如“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宋鲍照《玩月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举不胜举。而追根溯源,其始作俑者,正是这首《月出》诗。

这首诗富有音乐美。近人郑振铎曾称其“大似在朦胧的黄昏光中,听凡珴令的独奏。又如在月色皎白的夏夜,听长笛的曼奏。“(《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这种音乐美是由几方面的因素共同构成的。一是情调的纯真优美,浓烈感人,意境的幽幻隽永,迷离缥缈。二是章法的重迭复沓,反复咏叹。三是韵脚密集,全诗三章同韵,句句用韵,每章的第二、四句还加押头韵,第三句又加用迭韵,如此繁密的韵脚在《诗经》中也是罕见的。这就增加了诵读的音乐感。四是节奏鲜明,变化有致,每章中有第一、二、四句都是二二结构,第三句却是一三结构,寓变化于整齐中,自然灵妙,清人姚际恒即说:“后世作律诗,欲求精妙,全讲此法。”(《诗经通论》)五是句句用“兮”,使得表情意味更加浓厚。

这首诗历来被推为《诗经》中的抒情杰作。宋人苏轼在著名的《前赤壁赋》中,将此融入月夜泛舟的意境中。文章一开头即“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待到“月出于东山之上”,又扣弦而歌曰:“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由此可见此诗对后世的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