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咏·木兰花慢》爱情诗词原文与赏析
恨莺花渐老,但芳草、绿汀洲。纵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梅花向来始别,又匆匆、结子满枝头。门外垂杨岸侧,画桥谁系兰舟? 悠悠。岁月如流,叹水覆、杳难收。凭画阑,往往抬头举眼,都是春愁。东风晚来更恶,怕飞红、拍絮入书楼。双燕归来问我,怎生不上帘钩。
这首长调,在一百零一字的篇幅中,以大量笔墨着重写春光无情,一去难留的景象和词人惜春乃至“恨”春的情绪,而其中巧妙地安插的两个典故,却有意点出这惜恨的根源,使读者能从纷繁中理出抒情的线索,看出作品的主脑。一个典故是:绿叶成阴。据说唐代诗人杜牧游湖州时得一少女,才十余岁,相约十年内成婚。后十四年,牧为湖州刺史,再访之,女已嫁三年,生二子。牧因作《叹花》诗云:“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参阅《樊川诗集注·外集》)叹的是有情人未成眷属。第二个典故是;覆水难收。姜太公(吕尚)初娶马氏,读书不治产,马离异而去。 后太公兴周有功,封于齐国,马氏求再合。太公取水一盆倾于地,令妇收水,惟得其泥。太公曰:若能离更合,覆水定难收(见《拾遗记》)。又西汉朱买臣亦有类似故事。此词但取离异不能重圆之意。
词的上片,劈头一个“恨”字,透出对莺、花渐老,时近暮春,只有芳草萋萋,绿满汀洲的强烈的失落感。周邦彦《满庭芳》有“风老莺雏”之句。莺老、花残、草绿,都隐含比兴,联系着下文的梅子满枝头,妙在线索似有若无,并不着意。岫壁,壁立的山峰;榆钱,成串似钱的榆荚。春光一去,高山难挡,万钱难买,是多么无情多么不体人意啊! 向来,相距无多日之谓。梅花前不久刚刚谢去,一转眼已是果实累累了。在伤春的词语中,自然引入杜牧《叹花》诗意,把眼前景和旧时事融合起来了。往日的欢爱,或者还有海誓山盟,由于自身的过失,还是因为环境的恶劣,总之是一去不返了;正如春光的山难阻、钱难买,留下的只是一腔愁绪。“门外”二字和下片的“凭画阑”遥相照应,说明抒情主人公始终是在凭栏外眺,注视着春光的踪迹,搜索着遥远的记忆。这垂杨岸边,画桥之下,是谁家的兰舟在停泊着? 这情景,和自己当年的一段生活多么相似啊! 至于她是乘兰舟而来,还是乘兰舟而去了呢,尽在不言中了。反正今日见到这相似的小船所引起的,都只能是痛苦。
“悠悠”二字,与上片若断若续。从记忆重新回到现实,经历了一个长长的时间跨度;而难于解脱的情思却一脉相连。覆水难收,时已迁,人已杳,昔日的恩爱永不能重了! 所以“抬头举眼”,都是春光难再的浓愁。人的感情实在微妙得很,有时候的表现是“无理”的。东风送来了春天,却往往招来怨恨。李商隐诗:“东风无力百花残。”把百花凋谢归咎于东风的软弱无力;这首词却说东风逞暴无情,吹下了红花柳絮。都带着审美主体的强烈的感情色彩。“怕飞红”以下至终篇,运用省略、跌宕、拟人、反衬等种种手法,把伤春怀旧的感情推向高潮。飞红拍絮,是残春景象,不忍见,怕其“人书楼”,这里省略了“因而放下帷窗”这层意思(在此之前,是一直在凭栏凝望的)。燕子双飞的形象,它们的亲爱愉悦,和“为什么不挂上窗帘,饱赏春光”的提问,真是层迭而来,不堪承受。晏几道《临江仙》词云:“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两相比较,晏词形象鲜明而强烈,此作情思委婉而蕴藉,极道孤苦之旨则同。
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评万俟咏“运巧思于斧凿之外”,此词可以当之。不过,似乎也可以指出一点疵漏:由“纵”字连贯的“岫壁千寻,榆钱万叠,难买春留。”“买”字不能上挽“岫壁”,句意失联。可以说用钱买,却不可以说用璧买。指出这一点,是因为赏析的过程,自应包括能品评作品——哪怕是佳作的失误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