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赠朱监纪四辅》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 张晶

十载江南事已非, 与君辛苦各生归。

愁看京口三军溃, 痛说扬州十日围。

碧血未消今战垒, 白头相见旧征衣。

东京朱祜年犹少, 莫向尊前叹式微。

顾炎武

这是一首赠人之作,诗人抒发了沉重的亡国之痛,同时又勉励友人不要消沉,应该有所作为。朱四辅:宝应人,字监师,明末秀才。著有《铁轮集》、《拥万楼诗文集》等。(均见《宝应县志》)监纪:官名,明末有“监纪推官”、“监纪提刑”等。

首联,诗人回忆当年的抗清斗争经历,感叹物是人非。这首诗作于顺治十年(1653),明亡至此已经十年了。“十载江南事已非”,不仅是明亡已经十年,而是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意蕴,明亡之后,广大爱国军民曾经进行了此伏彼起的反清斗争。清兵入侵南方,曾经遭到强烈的抵抗。1645年5月,清兵渡长江,顾炎武在苏州参加了抗清斗争。失败后,他的战友大多牺牲,他自己也几及于难。朱四辅也是他当年的战友之一,幸得生还。“与君辛苦各生归”,既有对艰难斗争历程的回忆,也有对当年共患难的战友的深情。

颔联,感叹当年抗清斗争的失败,寄寓了对清朝统治者的愤恨。南明王朝虽在风雨飘摇之中,却不自警醒,依然骄奢淫逸,征歌选舞,如何能够抵挡清兵的铁骑?京口,即今镇江,历来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抗清军队在这里被清军击败。“扬州十日”,是著名的历史事件。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明将史可法坚守扬州,与全城军民进行抵抗,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城被攻破,清兵大肆屠城十日。王秀楚有《扬州十日记》记其事甚详。这两句诗写得极为悲痛。

颈联,是说故垒犹在,碧血未消,与故人相见,各自白头,而旧征衣唤起当年的悲壮记忆。“碧血”与“白头”对仗十分工稳,而内容上却沉痛万分。

尾联,以东汉的朱祜比朱四辅,鼓励他建功立业。东京,后汉定都洛阳,称为东京。朱祜,曾充光武帝的护军,随军征伐,屡建奇功,拜建武大将军,封鬲侯。《后汉书》有传。朱四辅与之同姓,故以此作比。中国古典诗词中常有以同姓的历史人物相比拟的写法。而这个典故用得更为恰当,朱祜是为光复汉朝而建立功业,诗人以之激励朱四辅为光复明朝而振作。“式微”,衰落之意。《诗经·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这两句劝勉友人年华正富,应象朱祜那样建功立业,光复明朝社稷,而不要在洒杯前感叹衰朽。

顾炎武诗学杜甫,深得精神实质,其沉郁顿挫之处几可追步老杜。林昌彝论顾诗云:“古近体诗沉着雄厚,深得杜骨。其诗可为前明诗家之后劲,本朝诗家之开山。”(《射鹰楼诗话》)顾的七律也如杜律之雄健浑厚,这首诗代表了顾炎武律诗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