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曹济平
天下事,问天怎忍如此!陵图谁把献君王,结愁未已。少豪气概总成尘,空余白骨黄苇。 千古恨,吾老矣。东游曾吊淮水。绣春台上一回登,一回揾泪。醉归抚剑倚西风,江涛犹壮人意。 只今袖手野色里,望长淮犹二千里。纵有英心谁寄!近新来、又报胡尘起。绝域张骞归来未?
王埜
这是作者晚年感时抚事而写的一首长调。词中抒发爱国忧民的情怀,沉郁悲凉,别具面目。发端两句,奇峰突起,笼罩全篇。词人向苍天发问:怎么忍心让天下事弄到如此地步?这是作者面对现实而不解的发问,也是郁积心中怨愤难平的进发,并由此而导引出下文。陵图是帝王墓地图,此指北宋皇陵,在今河南巩县。据《宋史·理宗本纪》所载,端平元年(1234)“朱扬祖、林拓朝谒八陵回,以图进。上(理宗)问诸陵相去几何及陵前涧水新复,扬祖悉以对。上忍涕太息。”献陵图事是在金亡以后,当时盛传,表达了人们对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不仅中原未能收复,而且蒙古大军已经压境,可是朝廷君王昏聩,依然荒淫享乐,不思抵抗,爱国之士壮志难酬,豪气化为尘埃,空剩一堆白骨、荒坟,无人再献陵图,无人再议抗战,怎不令人生愁呢?
“千古恨”以下转入感叹。此恨是上片“愁”的深化,也是自身垂老无用的抱恨。追念往昔,“东游曾吊淮水”。此处淮水指秦淮河。周邦彦《西河》:“伤心东望淮水”。据宋代《景定建康志》所载:“制使王垫自谆祐十二年(1252)四月开闸,在任三年四个月”。可知他曾在金陵凭吊秦淮水,登临绣春台,感慨六朝兴亡相续的历史悲剧。“醉归”两句承上,既表现出当年的豪气,又流露出请缨无路的悲愤。第三片写晚年失意而国事难忘的心境。“只今袖手”是说自己年老失势,身处闲职,远离淮河前线,“纵有英心谁寄!”一颗收复失地的雄心,又能托付给谁!尤其是近来“又报胡尘起”,蒙古大军在灭金后,背弃盟约,分兵大举进攻南宋,东路直逼江淮。在国事危急,大厦将倾的时刻,他热切地希望能有象汉代张骞那样的人物来力挽狂澜。结处所问:“绝域张骞归来未?”这一方面反映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失望,另一方面又是词人内心痛苦的呼唤,而且与篇首“问天”相照应,更显示出作者关心“天下事”的爱国感情,动荡起伏,具有历史时代的深沉感。这在南宋后期词坛上是不多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