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城市诗词 慈城

慈城《慈溪抗倭英烈》

慈溪抗倭英烈

明代慈城地区的抗倭英烈,大致可以分三类:一类是明朝守卫当地的官兵,他们忠于职守,没有做逃兵;一类是普通百姓,他们拿起武器英勇抗击倭寇;还有一些文书生、弱女子,他们面对倭寇屠刀宁死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抗争精神。

李会龙,字子云。世袭观海卫右所正千户。他是世代守卫观海卫这个军事要塞的一位正千户军官。按规定,明代正千户统兵1120人。他率领军队与倭寇作战,可是当时明军的战斗力太差,士兵一遇见大群倭寇就溃散了。他的叔叔李七劝他快逃走,会龙说:“我身为将军,在败退时必须留在最后掩护全军!叔叔快走,不要管我。”他转身阻击倭寇,手臂被敌人砍断,其他官兵因为有他掩护没受什么损失。会龙也和孔子称赞的孟之反一样“奔而殿”,虽然没有打胜仗,但在当时情况下没有抢先逃跑,也算难能可贵了。

火斌,字德光。曾经率领水师与倭寇战于海上,敌人朝他的战船扔火球,被他用手接住反扔过去,把敌人的战船烧毁了。他多次立下奇功。后来在普陀山战役中,他冲锋在最前面,由于后面军队没跟上,被截断退路,战败被俘,“不屈,贼支解之”,被敌人残酷杀害。

由于明朝官兵大部分缺少战斗力,无法消灭倭寇,为了保卫家乡、保护亲人,当时慈城地区涌现了许多奋勇杀敌的义士烈女。他们有的是读书的秀才,有的是普通农民,还有的是家庭妇女。

杜槐,字茂卿。倭寇屡次来犯,县里让杜槐与其父杜文明组织民兵抵抗。杜槐为了保护乡亲,义无反顾地接受任务,多次打败小股倭寇。明朝官吏看他很能干,就让他扩大防御范围,协防“三北地区”,也就是余姚、慈溪、定海(今镇海)三县的北部地区。杜槐与倭寇激战于定海白沙,一天之内打了十三仗,斩杀倭寇三十余人,还杀死一名倭寇首领,割下耳朵记功;他自己也多处负伤,最后英勇战死。杜文明在慈溪鸣鹤场抗击倭寇,斩杀一人,倭寇闻风而逃,称之为“杜将军”。后来,杜文明追击倭寇至奉化枫树岭,不幸战死。

魏镜,是一个大力士,擅长格斗。倭寇进犯家乡,他说:“人生自古谁无死,若能为保卫家乡而死,死了也能称鬼雄。”那年,倭寇从余姚方向进犯慈溪,魏镜跟随慈溪知县曹本前去迎战。知县手下本来就没几个官兵,临时召集的民兵也没什么战斗力,遇上大群倭寇立马就溃散了。魏镜背起知县往后撤退,倭寇追上来,魏镜转身阻击,砍死倭寇十余人,激战中被倭寇砍伤额头,仍不撤退,最后英勇战死。

吴德四、吴德六兄弟,是慈溪滨海农夫。有一次倭寇来抢他们家养的猪,正巧吴德四扛着锄头回家,在门口遇见,他举起锄头砸死一个倭寇。弟弟吴德六又捡起倭刀追杀一个倭寇头目,从此兄弟俩的勇敢远近闻名。他们参加了杜槐所部抗击倭寇,每次都冲在前面。明朝官吏也听说兄弟俩勇敢,调他们一起端掉岛上的倭寇老巢。因为是突然袭击,倭寇首领站在营寨门口根本没防备,德四直冲上前,一刀就把倭寇首领砍死了。营寨里的倭寇蜂拥而出,明朝官兵不敢应战,竟丢盔弃甲往后逃跑,德四被敌人砍倒。这时弟弟德六大喊:“为哥哥报仇!”孤身冲上去,把杀害德四的倭寇杀了,这时徳六后面的官兵还是不敢往上冲,德六寡不敌众,也英勇战死。倭寇营寨因为首领已被德四杀死,最后也被官兵攻破。与这两位农民兄弟相比,当时的官兵简直胆小如鼠。

戎良翰,是一名秀才,家住定海县灵绪乡,与慈溪县接壤。倭寇进犯慈溪,戎良翰组织民兵一百多人与倭寇作战,斩杀倭寇两个,倭寇溃败逃走。后来遇到大群倭寇,良翰寡不敌众,被敌人乱箭射中,壮烈牺牲。

《明史》记载的“沈氏六节妇”,是指在倭寇面前宁死不屈的慈溪沈氏家族的六位妇女。沈氏家族很大,有两千多人,大都勇猛剽悍,曾几次打败小股倭寇。有一次,大批倭寇来袭,沈氏家族聚众宣誓:“保护妇女,保护财产,严防死守,违令者杀!”当时六节妇之一的章氏也集合妇女们宣誓:“男子死战,女子死节,宁死不屈,决不受辱。”倭寇把村庄团团包围,又冲进妇女们躲避的楼房里。这时,章氏首先冲出来投河自尽,接着周氏、冯氏也投河;柴氏正在为丈夫磨刀,她用刀刺向倭寇,然后举刀自尽;孟氏与孙氏被倭寇抓住,一把夺过倭寇的刀自尽。这场浩劫,仅沈氏家族遇害的妇女就有三十多人,而这六位妇女死得尤为壮烈。

王镕,字时化,二十岁考中进士,官至副使,以年老辞官,回到慈城老家居住。倭寇突袭慈城时,王镕来不及撤走,为了不受辱,他举火自焚。两个儿子为保护父亲,也一同被火烧死。还有在城中家居的知府钱焕,也在这场浩劫中遇难。

冯德,字维新,是一个很有正义感的乡贤。倭寇进犯慈城那年,他已经七十三岁了。倭寇迎面冲来,他非但不躲,还大骂倭寇,被倭寇杀害。

钱鲸,字叔鸣,曾任巡按御史。他从家乡坐船去北京,迎面遇见倭寇船队。两旁的仆人对他说:“从船尾逃走可以幸免。”钱鲸大声呵斥:“我是堂堂御史,向来正大光明,哪能走后门偷生?”于是穿好官服端坐在灯下。倭寇蜂拥而入,他的三个仆人争着用身体护卫,不幸全部遇难。

今人或许为冯德、钱鲸之死感到惋惜:他们有机会逃走,却视死如归。其实,反抗侵略、战胜敌人最需要他们这种勇气。如果当时明朝官兵都像他们那样不怕死,倭寇早就被消灭了。

古代慈城地区有这么多抗倭英烈,他们的勇气从何而来?《礼记》曰:“战阵无勇,非孝也。”如果作战不勇敢,就不能保护家人,还会因贪生怕死受到军纪处分,给父母带来耻辱;所以只要是真孝子,就必然作战勇敢。《道德经》曰:“慈故能勇。”慈就是爱,因为爱家人,爱家乡,所以能有勇气去反抗侵略。自古慈孝之乡的人们更具有慈孝美德,因此能产生更大的勇气,涌现更多的抗倭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