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政要《规谏太子第十二》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规谏太子第十二》什么意思|赏析|翻译

贞观五年,李百药为太子右庶子,时太子承乾颇留意典坟,然闲宴之后,嬉戏过度。百药作《赞道赋》以讽焉,其词曰:

下臣侧闻先圣之格言,尝览载籍之遗则。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国。曰人纪与人纲,资立言与立德。履之则率性成道,违之则罔念作忒。望兴废如从钧,视吉凶如纠纆。至乃受图膺箓,握镜君临。因万物之思化,以百姓而为心。体大仪之潜运,阅往古于来今。尽为善于乙夜,惜勤劳于寸阴。故能释层冰于瀚海,变寒谷于蹛林。总人灵以胥悦,极穹壤而怀音。

赫矣圣唐,大哉灵命;时维大始,运钟上圣。天纵皇储,固本居正;机悟宏远,神姿凝映。顾三善而必弘,祗四德而为行。每趋庭而闻礼,常问寝而资敬。奉圣训以周旋,诞天文之明命。迈观乔而望梓,即元龟与明镜。自大道云革,礼教斯起,以正君臣,以笃父子。君臣之礼,父子之亲,尽情义以兼极,谅弘道之在人。岂夏启与周诵,亦丹朱与商均。既雕且琢,温故知新。惟忠与敬,曰孝与仁。则可以下光四海,上烛三辰。昔三王之教子,兼四时以齿学;将交发于中外,乃先之以礼乐。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非有悦于钟鼓,将宣志以和神。宁有怀于玉帛,将克己而庇身。生于深宫之中,处于群后之上;未深思于王业,不自珍于匕鬯。谓富贵之自然,恃崇高以矜尚。必恣骄狠,动愆礼让。轻师傅而慢礼仪,狎奸谄而纵淫放。前星之耀遽隐,少阳之道斯谅。虽天下之为家,蹈夷俭之非一。或以才而见升,或见谗而受黜。足可以省厥休咎,观其得失。请粗略而陈之,觊披文而相质。

在宗周之积德,乃执契而膺期;赖昌、发而作贰,启七百之鸿基。逮扶苏之副秦,非有亏于闻望;以长嫡之隆重,监偏师于亭障。始祸则金以寒离,厥妖则火不炎上;既树置之违道,见宗祀之遄丧。伊汉氏之长世,固明两之递作。高惑戚而宠赵,以天下而为谑。惠结皓而因良,致羽翼于寥廓。景有惭于邓子,成从理之淫虐;终生患于强吴,由发怒于争博。彻居储两,时犹幼冲,防衰年之绝议,识亚夫之矜功;故能恢弘祖业,绍三代之遗风。据开博望,其名未融。哀时命之奇舛,遇谗贼于江充;虽备兵以诛乱,竟背义而凶终。宣嗣好儒,大猷行阐,嗟被尤于德教,美发言于忠謇。始闻道于匡、韦,终获戾于恭、显。太孙杂艺,虽异定陶,驰道不绝,抑惟小善。犹见重于通人,当传芳于前典。中兴上嗣,明、章济济,俱达时政,咸通经礼。极至情于敬爱,惇友于于兄弟;是以固东海之遗堂,因西周之继体。五官在魏,无闻德音。或受讥于妲己,且自悦于从禽。虽才高而学富,竟取累于荒淫。暨贻厥于明皇,构崇基于三世。得秦帝之奢侈,亚汉武之才艺。遂驱役于群臣,亦无救于凋弊。中抚宽爱,相表多奇。重桃符而致惑,纳巨鹿之明规。竟能扫江表之氛秽,举要荒而见羁。惠处东朝,察其遗迹。在圣德其如初,实御床之可惜。悼愍怀之云废,遇烈风之吹沙。尽性灵之狎艺,亦自败于凶邪。安能奉其粢盛,承此邦家。

惟圣上之慈爱,训义方于至道。同论政于汉幄,修致戒于京鄗。鄙《韩子》之所赐,重经术以为宝。咨政理之美恶,亦文身之黼藻。庶有择于愚夫,惭乞言于遗老。致庶绩于咸宁,先得人而为盛。帝尧以则哲垂谟,文王以多士兴咏。取之于正人,鉴之于灵镜。量其器能,审其检行。必宜度机而分职,不可违方以从政。若其惑于听受,暗于知人,则有道者咸屈,无用者必伸。谗谀竞进以求媚,玩好不召而自臻。直言正谏,以忠信而获罪;卖官鬻狱,以货贿而见亲。于是亏我王度,斁我彝伦。九鼎遇奸回而远逝,万姓望抚我而归仁。盖造化之至育,惟人灵之为贵。狱讼不理,有生死之异涂;冤结不伸,乖阴阳之和气。士之通塞,属之以深文;命之修短,悬之于酷吏。是故,帝尧画像,陈恤隐之言;夏禹泣辜,尽哀矜之志。因取象于《大壮》,乃峻宇而雕墙。将瑶台以琼室,岂画栋以虹梁。或凌云以遐观,或通天而纳凉。极醉饱而刑人力,命痿蹶而受身殃。是以言惜十家之产,汉帝以昭俭而垂裕;虽成百里之囿,周文以子来而克昌。彼嘉会而礼通,重旨酒之为德。至忘归而受祉,在齐圣而温克。若其酗蒏以致昏,酖湎而成忒,痛殷受与灌夫,亦亡身而丧国。是以伊尹以酣歌而作戒,周公以乱邦而贻则。咨幽闲之令淑,实好逑于君子。辞玉辇而割爱,固班姬之所耻;脱簪珥而思愆,亦宣姜之为美。乃有祸晋之骊姬,丧周之褒姒。尽妖妍于图画,极凶悖于人理。倾城倾国,思昭示于后王;丽质冶容,宜永鉴于前史。复有搜狩之礼,驰射之场,不节之以正义,必自致于禽荒。匪外形之疲极,亦中心而发狂。夫高深不惧,胥靡之徒;韝緤为娱,小竖之事。以宗社之崇重,持先王之名器,与鹰犬而并驱,凌艰险而逸辔。马有衔橛之理,兽骇不存之地,犹有靦于获多,独无情而内愧。

以小臣之愚鄙,忝不赀之恩荣。擢无庸于草泽,齿陋质于簪缨。遇大道行而两仪泰,喜元良会而万国贞。以监抚之多暇,每讲论而肃成。仰惟神之敏速,叹将圣之聪明。自礼贤于秋实,足归道于春卿。芳年淑景,时和气清。华殿邃兮帘帏静,灌木森兮风云轻,花飘香兮动笑日,娇莺啭兮相哀鸣。以物华之繁靡,尚绝思于将迎。犹允蹈而不倦,极耽玩以研精。命庸才以载笔,谢摛藻于天庭。异洞箫之娱侍,殊飞盖之缘情。阙雅言以赞德,思报恩以轻生。敢下拜而稽首,愿永树于风声。奉皇灵之遐寿,冠振古之鸿名。

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厩马一匹,彩物三百段。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贞观十三年,太子右庶子张玄素以承乾颇以游畋废学,上书谏曰:

臣闻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苟违天道,人神同弃。然古三驱之礼,非欲教杀,将为百姓除害,故汤罗一面,天下归仁。今苑内娱猎,虽名异游畋,若行之无恒,终亏雅度。且傅说曰:“学不师古,匪说攸闻。”然则弘道在于学古,学古必资师训。既奉恩诏,令孔颖达侍讲,望数存顾问,以补万一。仍博选有名行学士,兼朝夕侍奉。览圣人之遗教,察既往之行事,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此则尽善尽美,夏启、周诵焉足言哉!夫为人上者,未有不求其善,但以性不胜情,耽惑成乱。耽惑既甚,忠言尽塞,所以臣下苟顺,君道渐亏。古人有言:“勿以小恶而不去,小善而不为。”故知祸福之来,皆起于渐。殿下地居储贰,当须广树嘉猷。既有好畋之淫,何以主斯匕鬯?慎终如始,犹恐渐衰,始尚不慎,终将安保!

承乾不纳。玄素又上书谏曰:

臣闻称皇子入学而齿胄者,欲令太子知君臣、父子、尊卑、长幼之道。然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尊卑之序,长幼之节,用之方寸之内,弘之四海之外者,皆因行以远闻,假言以光被。伏惟殿下,睿质已隆,尚须学文以饰其表。窃见孔颖达、赵弘智等,非惟宿德鸿儒,亦兼达政要。望令数得侍讲,开释物理,览古论今,增辉睿德。至如骑射畋游,酣歌妓玩,苟悦耳目,终秽心神。渐染既久,必移情性。古人有言:“心为万事主,动而无节即乱。”恐殿下败德之源,在于此矣。

承乾览书愈怒,谓玄素曰:“庶子患风狂耶?”

十四年,太宗知玄素在东宫频有进谏,擢授银青光禄大夫,行太子左庶子。时承乾尝于宫中击鼓,声闻于外,玄素叩阁请见,极言切谏。乃出宫内鼓对玄素毁之,遣户奴伺玄素早朝,阴以马檛击之,殆至于死。是时承乾好营造亭观,穷极奢侈,费用日广。玄素上书谏曰:

臣以愚蔽,窃位两宫,在臣有江海之润,于国无秋毫之益,是用必竭愚诚,思尽臣节者也。伏惟储君之寄,荷戴殊重,如其积德不弘,何以嗣守成业?圣上以殿下亲则父子,事兼家国,所应用物不为节限。恩旨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骄奢之极,孰云过此。龙楼之下,惟聚工匠;望苑之内,不睹贤良。今言孝敬,则阙侍膳问竖之礼;语恭顺,则违君父慈训之方;求风声,则无学古好道之实;观举措,则有因缘诛戮之罪。宫臣正士,未尝在侧,群邪淫巧,昵近深宫。爱好者皆游伎杂色,施与者并图画雕镂。在外瞻仰,已有此失;居中隐密,宁可胜计哉!宣猷禁门,不异阛阓,朝入暮出,恶声渐远。右庶子赵弘智经明行修,当今善士,臣每请望数召进,与之谈论,庶广徽猷。令旨反有猜嫌,谓臣妄相推引。从善如流,尚恐不逮;饰非拒谏,必是招损。古人云:“苦药利病,苦口利行。”伏愿居安思危,日慎一日。

书入,承乾大怒,遣刺客将加屠害,俄属宫废。

贞观十四年,太子詹事于志宁,以太子承乾广造宫室,奢侈过度,耽好声乐,上书谏曰:

臣闻克俭节用,实弘道之源;崇侈恣情,乃败德之本。是以凌云概日,戎人于是致讥;峻宇雕墙,《夏书》以之作诫。昔赵盾匡晋,吕望师周,或劝之以节财,或谏之以厚敛。莫不尽忠以佐国,竭诚以奉君,欲使茂实播于无穷,英声被乎物听。咸著简策,用为美谈。且今所居东宫,隋日营建,睹之者尚讥其侈,见之者犹叹甚华。何容于此中更有修造,财帛日费,土木不停,穷斤斧之工,极磨砻之妙?且丁匠官奴入内,比者曾无复监。此等或兄犯国章,或弟罹王法,往来御苑,出入禁闱,钳凿缘其身,槌杵在其手。监门本防非虑,宿卫以备不虞,直长既自不知,千牛又复不见。爪牙在外,厮役在内,所司何以自安,臣下岂容无惧?

又郑、卫之乐,古谓淫声。昔朝歌之乡,回车者墨翟;夹谷之会,挥剑者孔丘。先圣既以为非,通贤将以为失。顷闻宫内,屡有鼓声,大乐伎儿,入便不出。闻之者股栗,言之者心战。往年口敕,伏请重寻,圣旨殷勤,明诫恳切。在于殿下,不可不思;至于微臣,不得无惧。

臣自驱驰宫阙,已积岁时,犬马尚解识恩,木石犹能知感,臣所有管见,敢不尽言。如鉴以丹诚,则臣有生路;若责其忤旨,则臣是罪人。但悦意取容,臧孙方以疾疢;犯颜逆耳,《春秋》比之药石。伏愿停工巧之作,罢久役之人,绝郑、卫之音,斥群小之辈。则三善允备,万国作贞矣。

承乾览书不悦。

十五年,承乾以务农之时,召驾士等役,不许分番,人怀怨苦。又私引突厥群竖入宫。

志宁上书谏曰:

臣闻上天盖高,日月光其德;明君至圣,辅佐赞其功。是以周诵升储,见匡毛、毕;汉盈居震,取资黄、绮。姬旦抗法于伯禽,贾生陈事于文帝,咸殷勤于端士,皆恳切于正人。历代贤君,莫不丁宁于太子者,良以地膺上嗣,位处储君。善则率土沾其恩,恶则海内罹其祸。近闻仆寺、司驭、驾士、兽医,始自春初,迄兹夏晚,常居内役,不放分番。或家有尊亲,阙于温凊;或室有幼弱,绝于抚养。春既废其耕垦,夏又妨其播殖。事乖存育,恐致怨嗟。傥闻天听,后悔何及?又突厥达哥支等,咸是人面兽心,岂得以礼义期,不可以仁信待。心则未识于忠孝,言则莫辩其是非,近之有损于英声,昵之无益于盛德。引之入阁,人皆惊骇,岂臣庸识,独用不安?殿下必须上副至尊圣情,下允黎元本望,不可轻微恶而不避,无容略小善而不为。理敦杜渐之方,须有防萌之术。屏退不肖,狎近贤良。如此,则善道日隆,德音自远。

承乾大怒,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就舍杀之。是时丁母忧,起复为詹事。二人潜入其第,见志宁寝处苫庐,竟不忍而止。

及承乾败,太宗知其事,深勉劳之。

〔注释〕①典坟:三坟五典的省称。泛指古代文籍。 ②闲宴:悠闲安逸。 ③伊天地之玄造:伊,发语词;玄造,造化。 ④人纪与人纲:即人伦纲纪,指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 ⑤立言与立德:立言,指著书立说;立德,谓树立德行。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⑥履之则率性成道:履,行;率性,随意;成道,成就道德。 ⑦罔念作忒:罔念,不思;忒,差错,邪恶。 ⑧从钧:随从天工造化。 ⑨纠纆(mò):线索,引申为缠绕联结。 ⑩受图膺箓:谓帝王须从天命。图,河图;箓,符命。 握镜:手握明镜。谓承受清明之道。 体大仪之潜运:大仪,太极,指形成天地万物的混沌之气。 瀚海:指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至新疆准噶尔盆地一带的广大区域。 变寒谷于蹛(dài)林:寒谷,阴冷的山谷;蹛林,古代匈奴民族在秋天,有绕着林子而举行祭礼的习俗,称蹛林。 总人灵以胥悦:总,凡;人灵,生灵;胥,都。 极穹壤而怀音:穹壤,天地。 运钟上圣:钟,逢。 机悟宏远:机智深远之意。 三善:指臣事君、子事父、幼事长的三种道德行为。 四德:指元、亨、利、贞。语出《周·乾卦·文言》。 每趋庭而闻礼:以孔子教导其子孔鲤的典故,示意太子李承乾应该接受唐太宗的教诲。 诞天文之明命:诞,信;天文,此处指圣旨;明命,圣明的命令。 迈观乔而望梓:古代以乔喻父道,梓喻子道。这里指奉行父子之道。 元龟与明镜:元龟,用以占卜的大龟;明镜可照物。引申为可作借鉴的前事。 大道云革:大道,指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云,语助词;革,改变。 谅弘道之在人:谅,实。《论语·卫灵公》:“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意为弘道在于人。 岂夏启与周诵,亦丹朱与商均:能说夏启和周诵、丹朱和商均是一样的吗?夏启,大禹之子;周诵,即周成王,周武王之子。二人为继承父业的贤君。丹朱,尧之子;商均,舜之子。二人皆为不肖之子。 上烛三辰:烛,照耀;三辰,日、月、星。 三王:夏禹、商汤与周文王。 交发于中外:指太子长大成人后,遣发至朝廷内外任职。 安上化人:安定君上,教化人民。 宣志以和神:宣泄志向而和悦心神。 匕鬯(chànɡ):匕,羹匙;鬯,香酒。均为祭祀用物。这里指宗庙。 动愆礼让:动,常常;愆,丧失。意为经常丧失礼让。 前星之耀遽隐,少阳之道斯谅:前星与少阳,均指太子。意为太子的光辉遽然隐没,道德遭到败坏。 省厥休咎:省,察看;厥,其;休咎,吉凶。 觊披文而相质:觊,希望;披文,分析文辞;相质,观察实质。 在宗周之积德,乃执契而膺期:意为周朝的积德,能把握契机而承受天命。 赖昌、发而作贰:昌,周文王姬昌;发,周武王姬发。谓依靠周文王与周武王的兴起。 副秦:秦之副主,太子。 闻望:名望。 监偏师于亭障:扶苏劝秦始皇不要坑儒生,秦始皇大怒,派扶苏到北方边防当监军。 金以寒离:指准备废除太子。《左传·闵公二年》,晋侯派太子申生去征伐,并让他带金玦(有缺口的金环)。大臣令狐突认为金意味寒冷而玦表示决绝,知道晋侯要废太子。 厥妖则火不炎上:厥,乃;妖,祸;火不炎上,谓太子被杀。 既树置之违道:既,及;树置,树立;违道,违背正义。 遄(chuán):迅速。 固明两之递作:明两,太子;递作,继起。 高惑戚而宠赵:汉高祖为戚夫人所惑,而宠爱其所生的赵王如意。 惠结皓而因良:汉惠帝为太子时,从张良计,结交商山四皓,使汉高祖打消改立赵王如意为太子的念头。商山四皓,指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与甪里先生,因四人须眉皆白,故称四皓。 致羽翼于寥廓:羽翼,羽翼丰满之意;寥廓,辽阔的天空。 〔51〕景有惭于邓子:汉景帝为太子时,父皇汉文帝生痈疽。宠臣邓通常以口吸文帝之脓,令景帝面有难色。 〔52〕成从理之淫虐:造成了邓通的淫乱暴虐。 〔53〕终生患于强吴,由发怒于争博:汉景帝为太子时,与吴王刘濞之子玩博局。玩时刘濞之子争执不敬,景帝怒,击杀之。吴王刘濞怨恨在心,后造反。博,古代的一种游戏。 〔54〕彻居储两,时犹幼冲:彻,汉武帝刘彻;储两,太子;幼冲,年龄幼小。 〔55〕识亚夫之矜功:亚夫,汉代名将周亚夫,助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汉武帝欲废戾太子,周亚夫反对,汉武帝认为他居功自傲。 〔56〕绍三代之遗风:三代,指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之世。 〔57〕“据开博望”六句:汉武帝为戾太子刘据开博望苑交往宾客,太子名望尚未显著,遭到权臣江充的诽谤。刘据怒而杀江充,造成长安军乱。众人传说太子反叛。武帝怒,刘据畏罪自杀。舛,不幸。凶终,不得善终。 〔58〕宣嗣好儒:宣嗣,汉宣帝的太子。即位后为汉元帝,爱好儒术。 〔59〕大猷行阐:大猷,大道;行,将;阐,显明。 〔60〕嗟被尤于德教:嗟,感叹;被尤,责怪;德教,道德教化。 〔61〕美发言于忠謇:美,赞美;忠謇,忠诚正直。 〔62〕始闻道于匡、韦,终获戾于恭、显:匡,匡衡;韦,韦玄成。二人精通儒学,汉元帝时为相。获戾,得咎。恭,弘恭;显,石显,二人少时得罪受宫刑,后为宦官,元帝时获信任,权倾一时。 〔63〕“太孙杂艺”四句:太孙,汉成帝字,即位前为汉元帝太子。汉成帝虽才艺不如定陶共王,但遵守礼仪,为太子时有急事也不穿越皇帝专用的御道。杂艺,各种技艺。定陶共王,汉元帝庶子定陶。驰道,皇帝专用的道路。绝,跨越。抑,则。 〔64〕犹见重于通人,当传芳于前典:通人,学识渊博、通达事理的人;传芳,流芳;前典,以往的典籍。 〔65〕“中兴上嗣”四句:谓东汉时的太子们都通达政务与儒学。明指汉明帝,即位前为光武帝太子;章指汉章帝,即位前为明帝太子。 〔66〕惇友于于兄弟:惇,恪守;友于,兄弟友爱。 〔67〕固东海之遗堂:让东海王的遗业能固守下来。东海,东海王,汉明帝之兄。 〔68〕因西周之继体:遵循西周的继位制度。 〔69〕五官在魏,无闻德音:说魏文帝曹丕为太子时,名声不好。五官,曹丕登基前做过五官中郞将;德音,美好的声誉。 〔70〕或受讥于妲己:曹操击败袁绍后,曹丕私纳袁绍之子袁熙妻甄氏。孔融杜撰周武王伐纣胜利后把妲己赐给周公一事,以予讽刺。 〔71〕自悦于从禽:自己喜欢打猎。从禽,追逐禽兽。 〔72〕暨贻厥于明皇:暨,及;贻厥,传位;明皇,魏明帝曹叡。 〔73〕构崇基于三世:构,建造;崇基,土山;三世,三年。 〔74〕遂驱役于群臣,亦无救于凋弊:景初元年(237年),魏明帝在芳林园筑土山,命群臣背土种树,捕捉禽兽放养园中。弄得群臣劳苦,民生凋弊。 〔75〕“中抚宽爱”四句:中抚,指晋武帝司马炎,曾仕曹魏中抚军;相表,形貌;桃符,司马炎之弟司马攸的小名;巨鹿,指裴秀,晋武帝时封巨鹿郡公。司马昭想立司马攸为太子,因裴秀劝谏而作罢,终于立司马炎为太子。 〔76〕竟能扫江表之氛秽,举要荒而见羁:江表,长江之南,时为东吴孙皓所占;氛秽,肮脏之地,喻战乱;要荒,边远之地;见羁,被控制。晋武帝司马炎代魏后,派兵灭东吴,一统天下。 〔77〕“惠处东朝”四句:惠,指晋惠帝司马衷;处东朝,指为太子时。是时朝野皆知太子昏愚,不堪为皇嗣,尚书令卫瓘假借醉酒,跪武帝前,以手抚帝座,说“此座可惜”。 〔78〕“悼愍怀”四句:愍怀,司马遹,晋惠帝太子。少聪但不喜学,惟与左右嬉戏。后被晋惠帝皇后贾氏派人害死,谥愍怀。 〔79〕同论政于汉幄:汉武帝召贤良文学之士,决定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幄,汉家帷幄,代指汉朝。 〔80〕修致戒于京鄗:修,学习;致戒,高明的告诫;京鄗,鄗同镐,西周王朝首都,代指周朝。 〔81〕鄙《韩子》之所赐:晋元帝好用刑法,把集法家大成的著作《韩非子》赐予太子学习。 〔82〕咨政理之美恶,亦文身之黼藻:政理,政治;美恶,利弊;文身,修身;黼藻,华美的辞藻。 〔83〕庶有择于愚夫,惭乞言于遗老:庶,欣幸。意为欣幸能辨别愚夫,惭愧向遗老请教。 〔84〕帝尧以则哲垂谟:则哲,知人;垂,留传;谟,谋略。意为尧知人善任,留下典范。 〔85〕灵镜:古代观测星象的仪器。 〔86〕宜度机而分职:度机,度量时机;分职,分掌职务。 〔87〕鬻狱:因受贿而错判官司。 〔88〕亏我王度,斁我彝伦:王度,王法;斁,败坏;彝伦,伦常。 〔89〕九鼎遇奸回而远逝:意为传国之宝因奸邪而丧失。 〔90〕深文:刑法苛刻。 〔91〕帝尧画像,陈恤隐之言:传说尧时仅在犯人衣服上画像,以象征刑罚。 〔92〕夏禹泣辜,尽哀矜之志:说禹极尽哀悯犯人之心,哭泣于道路旁反省自身。 〔93〕取象于《大壮》,乃峻宇而雕墙:按《周易》中《大壮》之卦象建造宫殿。阳刚盛长为《大壮》的卦象。 〔94〕将瑶台以琼室:桀建瑶台,纣筑琼室,皆为奢华的楼台。 〔95〕或凌云以遐观,或通天而纳凉:魏文帝建凌云台,汉武帝建通天台。 〔96〕痿蹶:手足无力的病症。 〔97〕汉帝以昭俭而垂裕:昭俭,昭示俭朴;垂裕,留下美名。 〔98〕“虽成百里之囿”二句:周文王的园林方圆百里,系民众自愿去帮助建成的,故而得以昌盛。囿,有围墙的园林。 〔99〕重旨酒之为德:仪狄造酒,禹饮后觉得很甘美,但告诫人们要重视酒德。 〔100〕齐圣而温克:齐圣,聪明;温克,温和自持。指饮酒时要聪明而有节制。 〔101〕酗蒏(yònɡ)以致昏,酖湎而成忒:谓酗酒致昏乱,嗜酒犯过错。 〔102〕痛殷受与灌夫,亦亡身而丧国:殷受,即商纣,他作酒池以取乐,终至亡国。灌夫,西汉开国功臣,参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又立功勋。性好饮酒,在一次宴会中骂座,为丞相田蚡弹劾,以不敬之罪被诛。 〔103〕周公以乱邦而贻则:周公作诰指出大大小小诸侯丧亡,皆因酒而致。 〔104〕辞玉辇而割爱,固班姬之所耻:汉成帝想与班婕妤同辇游后庭,班婕妤谢绝说:“观古之图画,圣贤之名君皆有名臣在侧;古代末主乃有嬖子。今欲同辇,得无近似之乎?”汉成帝听其言而止。 〔105〕脱簪珥而思愆,亦宣姜之为美:周宣王晚起床,皇后宣姜脱簪珥请罪说:“王乐色而忘德,失礼而晏起,乱之兴自婢子始,敢请罪。”宣王听后很是惭愧,此后勤于政事,成周室中兴之主。 〔106〕乃有祸晋之骊姬,丧周之褒姒:晋献公宠骊姬,骊姬欲立己子为皇储,使太子自杀,晋国大乱。周幽王为取悦爱姬褒姒,以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 〔107〕倾城倾国:绝色美女的形容词。语出《汉书·外戚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108〕搜狩之礼:打猎的制度性规定。春猎为搜,秋猎为狩。 〔109〕自致于禽荒:沉迷于打猎。 〔110〕胥靡之徒:服劳役之人。 〔111〕韝緤为娱,小竖之事:韝,皮制的臂套,用于架鹰;緤,拴猎狗的绳子。意为以打猎为乐,是僮仆们的事情。 〔112〕逸辔:纵马飞奔。 〔113〕衔橛:车马颠覆之祸。 〔114〕兽骇不存之地:语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遇轶材之兽,骇不存之地。”轶材,能力出众。不存之地,险境。 〔115〕忝不赀之恩荣:忝,愧;不赀,不可计量。谓愧受难以估量的荣光。 〔116〕齿陋质于簪缨:齿,录用;陋质,平庸无能;簪缨,古代官吏的冠饰,指官吏。 〔117〕遇大道行而两仪泰,喜元良会而万国贞:两仪,天地;元良,太子。此为李百药表达自己的心意之辞。意为幸遇大道畅行而天下得以安定,自己欣喜与太子相会而万方归正。 〔118〕肃成:太子讲学之处。 〔119〕自礼贤于秋实,足归道于春卿:秋实,比喻德行;春卿,礼部长官。意为自从道德方面遇到贤人后,足以在礼仪上归于正轨。 〔120〕以物华之繁靡,尚绝思于将迎:意思是对景物之繁华,无心留连。 〔121〕犹允蹈而不倦,极耽玩以研精:允蹈,恪守;耽玩,迷恋。意为恪守德行而不倦,迷恋学问达到精心钻研的地步。 〔122〕命庸才以载笔,谢摛藻于天庭:庸才,自谦之语;载笔,执笔为文;摛,铺陈辞藻;天庭,朝廷。 〔123〕异洞箫之娱侍:汉元帝为太子时,好吹洞箫。王褒上《洞箫赋》,帝令后宫皆诵读之。 〔124〕殊飞盖之缘情:曹植《公宴》:“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飞盖,飞车及其篷;缘情,抒发感情,借指作诗。 〔125〕奉皇灵之遐寿,冠振古之鸿名:好好侍奉皇帝使其长寿,让英名冠于古今。 〔126〕典要:扼要而有法度。 〔127〕孔颖达:唐代经学家。八岁就学,隋时选为“明经”。到唐代,历任国子博士、国子祭酒等职。奉唐太宗之旨编撰《五经义疏》180卷。 〔128〕《孝经义疏》:《孝经》为儒家经典之一,以讲孝道为主。宋代以后成为《十三经》之一。义疏,指对经典所作的讲解。 〔129〕游畋废学:畋,打猎。游玩打猎,荒废学业。 〔130〕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上天对人不分亲疏,只是佑助有德行之人。 〔131〕三驱之礼:打猎的礼制。 〔132〕汤罗一面,天下归仁:商汤打猎,见四面张好了网。汤不想对禽兽赶尽杀绝,令撤去三面之网,网开一面,让禽兽有逃命的机会。诸侯听说后,认为汤的德行高尚,于是归顺。 〔133〕学不师古,匪说攸闻:意为学习而不法古,我没有听说过。 〔134〕数存顾问:数,通速;存,留意;顾问,咨询。 〔135〕日知其所不足,月无忘其所能:语出《论语·子张》:“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意思是每天学习原所未知的,一个月下来不忘掉原来所能的,就是好学了。 〔136〕性不胜情,耽惑成乱:理性不能克制感情,沉溺迷惑而造成昏乱。 〔137〕殿下地居储贰,当须广树嘉猷:殿下处太子之位,应当广泛建树善行。 〔138〕齿胄:指太子与公卿之子依年龄为序。齿,年龄。 〔139〕方寸之内:方寸,指心。意为心灵之内。 〔140〕假言以光被:凭借言辞而广为传播。 〔141〕睿质已隆:说太子的体质已经成长。 〔142〕赵弘智:精通《三礼》、《史记》、《汉书》。唐高宗时封为国子祭酒。 〔143〕开释物理:开释,解释;物理,事物的道理。 〔144〕银青光禄大夫:官名,三品。以银印青授,故名。 〔145〕叩阁:敲门。阁,宫中小门。 〔146〕马檛:马鞭。 〔147〕窃位两宫:窃,自谦之语。意思说自己兼任朝廷与东宫的职位。 〔148〕在臣有江海之润,于国无秋毫之益:朝廷对自己恩惠深重如江海一样,而自己对朝廷没有什么贡献。 〔149〕储君之寄:托付给太子的使命。 〔150〕龙楼:汉太子宫门名。这里指太子所居之宫。 〔151〕今言孝敬……诛戮之罪:说孝敬,缺少侍膳问安的礼节;求名声,没有喜好道德的事实;观举动,则有狂法杀人的罪行。 〔152〕游伎杂色:杂技与戏曲。 〔153〕宣猷禁门,不异阛(huán)阓(huì):阛,市垣;阓,市外之门。意为宣布法令的宫门,与街市没有差别。 〔154〕经明行修:通晓经学,行为端正。 〔155〕庶广徽猷:冀望增加美德。徽猷,美德。 〔156〕令旨:太子的旨意。 〔157〕俄属宫废:不久太子李承乾被废。属宫,太子。 〔158〕太子詹事:官名。《旧唐书·职官志》:“统东宫三寺十率府之政令。” 〔159〕凌云概日,戎人于是致讥:秦穆公向西戎使者由余显示自己的宫室,却被讥笑。凌云概日,形容宫室高大。 〔160〕峻宇雕墙,《夏书》以之作诫:《夏书》把宫室高大、墙壁雕刻作为国家危亡的征兆。出自《尚书·夏书·五子之歌》:“甘酒嗜音,峻宇雕墙,有一于此,未或不亡。” 〔161〕“赵盾匡晋”四句:晋灵公无道,宠信奸臣屠岸贾,赵盾屡谏之,以匡扶晋国。吕望,即姜太公,为周之太师。 〔162〕茂实播于无穷,英声被乎物听:茂实,盛大的功业;英声,英名;物听,众人的言论。意为功业传播无穷,英名在于众论。 〔163〕磨砻:磨治。 〔164〕丁匠官奴入内,比者曾无复监:说工匠奴仆入宫内,近来竟无人监视。 〔165〕直长、千牛:直长,官名,正七品;千牛,官名,禁卫官。 〔166〕郑、卫之乐,古谓淫声:春秋战国时,郑、卫的民间音乐。儒家认为是淫靡之声。 〔167〕昔朝歌之乡,回车者墨翟:朝歌,商的别都。传说墨子到此,听说朝歌的地名,回车而去。 〔168〕夹谷之会,挥剑者孔丘:春秋时齐国地名,一般认为在今莱芜市。据《孔子家语》记载,齐国让俳优演戏,孔子说:“匹夫戏弄诸侯,罪应诛。”于是斩侏儒。齐侯惧,面有惭色。 〔169〕大乐伎儿:大乐,官署名,亦称太乐。掌管奏乐,供祭祀时用。伎儿,歌舞艺人。 〔170〕口敕:皇帝的口谕。 〔171〕 但……《春秋》比之药石:悦意取容,取悦别人以求容于人;臧孙,春秋时鲁国大夫,即臧武仲;方,比喻;疾疢(chèn),病害。此典故出自《左传·襄公三十三年》。只是取悦以求容于人,臧孙比作为病害;冒犯尊颜,议论逆耳,《春秋》比作是药石。 〔172〕允备:允当齐备。 〔173〕驾士:为帝王大臣驾驭车辆的吏人。 〔174〕分番:分组轮班值勤。 〔175〕毛、毕:毛叔与郑毕公,周代的辅佐大臣。 〔176〕汉盈居震,取资黄、绮:居震,居太子之位。西汉汉惠帝刘盈居太子时,得到商山四皓的支持。黄、绮,指四皓中的夏黄公、绮里季。 〔177〕姬旦抗法于伯禽:姬旦,周公旦;伯禽,周公之子。据《礼记》载,周成王年幼,周公辅佐,以世子应守的法规来要求伯禽。成王有过失,周公就挞伯禽,以此向成王表明世子应守的规范。 〔178〕端士:品德端正之士人。 〔179〕上嗣、储君:皇帝的继承人。 〔180〕率土:“率土之滨”的简称,指四海之内。 〔181〕仆寺、司驭:古代对奴隶或差役的称谓。寺,古代宫中供使唤的小臣。 〔182〕温凊(qìnɡ):凊,凉。《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后世以温凊为子女侍父之礼。 〔183〕黎元本望:黎元,民众;本望,根本愿望。 〔184〕敦(duī):治事。 〔185〕狎:亲近。 〔186〕丁母忧:指母丧。古代遭父母之丧称“丁忧”,按规定,丁忧期间官吏要离开任职回家守丧。 〔187〕起复:指守丧期满后复职。 〔188〕寝处苫庐:指在草庐中寝苫枕土块守丧。苫(shān),草织的覆盖物;庐,守丧的建筑物。

【鉴赏】本篇主要记述了唐太宗选择贤臣规谏教育太子李承乾的事迹。李承乾于武德二年(619年)生于长安乾殿,因而命名。武德九年(626年)十月,太宗刚即位,将年仅8岁的李承乾立为太子。幼年的李承乾聪明伶俐。太宗对他很喜欢,选择德高望重的大臣做他的老师,严格教导。他们引经据典,以史为鉴,谆谆教诲,得到了唐太宗的支持和褒奖。起初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颇得太宗和朝中大臣的好评。“及长,好声色,慢游无度。”怕唐太宗知道,李承乾以两面派的手法来应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旧唐书·太宗诸子传》)唐太宗知道后,忧心忡忡。先后选了李百药、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等大臣担任太子的老师。他们恪尽职守,用历史上许多经验和教训屡屡直言规劝太子,可惜不被李承乾所采纳。太宗的期望变成了失望,李承乾被疏远。贞观十七年(643年),李承乾同汉王元昌(唐太宗之弟)、侯君集等人策划谋反。阴谋败露后,李承乾被废为庶人。

本篇先是李百药因李承乾“嬉戏过度”,作《赞道赋》以为讽谏。唐太宗看了以后说,你以古代储君的事迹来劝诫太子,很是简要得法。赐给李百药马与丝帛等物。在《赞道赋》中,李百药举了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来劝诫。刘邦宠爱戚夫人,想废太子刘盈而另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刘盈用张良议,结交商山四皓,即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与甪里先生四人。在一次宴会上,商山四皓侍从太子。刘邦见他们“年皆八十有余,须眉皓白,衣冠甚伟”,就问他们姓名,四皓各自讲了自己的姓名。刘邦大吃一惊说:“吾求公数岁,公辟逃我,今公何自从吾儿游乎?”四皓回答说:“陛下轻士善骂,臣等义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窃闻太子为人仁孝,恭敬爱士,天下莫不延颈欲为太子死者,故臣等来耳。”(《史记·留侯世家》)宴会后,刘邦对戚夫人说,我想废刘盈太子之位,现今他得到商山四皓的帮助,羽翼已经丰满,难以撼动了。李百药的意思很清楚,是要李承乾知道,如何保持太子的地位。汉武帝立刘据为太子,刘据因遭到江充的中伤而诛杀江充,引起京师军乱。汉武帝大怒,刘据自杀。这是反面的例子。李百药劝诫李承乾,要重视道德修养,弘扬忠、敬、孝、仁等美德。不能依仗高位而骄狠,丧失礼让而亲奸佞。要以周文王、汉文帝为楷模,以夏桀、商纣为教训。虽然唐太宗很欣赏李百药,但李承乾并不领情。

贞观七年(633年),于志宁写了《谏苑》20卷,而孔颖达“犯颜进谏”,又撰《孝经义疏》。唐太宗赏赐了二人帛与黄金。贞观十三年(639年),张玄素上书,李承乾“览书不悦”。贞观十四年(640年),张玄素批评李承乾,“宫中击鼓,声闻于外”、“好营造亭观,穷极奢侈,费用日广”。李承乾派遣手下人,趁张玄素上朝时,用马鞭打他,几乎致死。待见了张玄素上书后,“承乾大怒,遣刺客将加屠害”。虽刺杀未成,但李承乾根本不听进谏的心态已昭然若揭。到贞观十七年(643年),又因恼怒于志宁的进谏,派遣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去刺杀之。恰值于志宁因母亲去世而守丧,在简陋的草苫里,枕着土块睡觉。二个刺客见此情景,良心萌发,不忍心下手而作罢。据《新唐书·常山承乾王传》记载:“我作天子,当肆吾欲;有谏者,我杀之,杀五百人,岂不定?”他明确表示,自己是拒谏的。敢于进谏的,有一个杀一个,杀到500人,就足以搞定了。如果李承乾不是谋反事败而一旦登基的话,历史上将多了一个像商纣王那样的暴君。

贞观七年,唐太宗对于志宁说,君主为国家安危所系,“不可辄为骄纵”。因君主权力是无人能制约的,“但出敕云,有谏者即斩”(《教戒太子诸王》)。李承乾还表示,当了皇帝就要尽量纵欲。《旧唐书·太宗诸子传》说他“常命户奴数十人专习伎乐,学胡人椎髻,翦彩为舞衣,寻橦跳剑,昼夜不绝,鼓角之声,日闻于外”。在乐舞班中,有一个十余岁的“乐人”,“美姿容,善歌舞,承乾特加宠爱,号曰‘称心’”。“太宗知而大怒,收称心杀之,坐称心死者又数人”(《旧唐书·太宗诸子传》)。从此段材料看,“当肆吾欲”的李承乾,是在宫中公然搞了同性恋,否则不会引起唐太宗如此的怒恼。合理的推断是“称心”当为娈童,就是指李承乾以未成年人为同性恋对象。英国著名学者霭理士在《性心理学》中,把这一现象称之为“性逆转”。唐太宗不仅杀了“称心”,还诛杀了几个与“称心”相关的人,这与他慎用死刑的主张是背道而驰的(见《刑法》)。从理论上说,帝王及其继承者都是“圣人”,是英明无比的。但君主的九五之尊,是由于出生而得到的,不是由才能、贤德来决定的。帝王的更迭是受自然的偶然性制约的。中国历史上的帝王,暗君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不乏昏君、庸君、暴君。佞佛的梁武帝,三次欲舍身为寺奴;后唐庄宗嗜戏若狂,伶人成为其专宠的人;明熹宗喜木工活,乐此不倦。像唐太宗这样的有道明君,确实是罕见的。李承乾因不听规劝终遭废黜,但贞观君臣对教戒太子的高度重视还是值得称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