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少儿唐诗鉴赏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作者: 徐枫

【原文】:

李白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原文作者】:李白

【鉴赏】:

戴天山,又叫大康山,大匡山,在四川省。那里的风景清幽迷人,李白青年时代,就曾在山中大明寺读过书。这首是李白去山中拜访一位道士时写的。

一、二两句说:山边小溪在欢快地流淌着,阵阵狗叫声和着叮咚的水流声,时而可闻。山中的桃花带着清早的露珠盛开,看去更显得秾丽鲜艳了。“桃花”表明此时是春天,“带露”,说明诗人进山的时间是在早晨。

三、四两句说:走在深深的山林中,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喜欢安静的小鹿们在走动;穿行在山间溪流边,已是日午,该是寺院打钟的时候了,却听不到远寺的钟声。这二句写进山后的所见所感,因为山深不见人,才会“时见鹿”;也因为想念道士,才会想到正午该有的钟声,而“不闻钟”,又暗示道士不在家。

五、六两句说:山中那一片片野生的翠竹,默默地插入云霭雾气中;山崖那一帘白哗哗的瀑布,从碧绿的山峰中落下,景色十分美丽。“霭”,山中的云气。“飞泉”,指倾泻着的山泉瀑布。这两句写诗人终于来到了道院,不见道士的踪影,只好转眼去看那道院周围的青云翠竹和山崖飞泉。而飞泉野竹、青霭碧峰的淡泊高洁,又正好和道院的一片清雅净土相衬,极妙。

七、八两句说:谁也说不清道士到哪里去了,诗人只好倚着古松,独自叹息发愁了。

这首诗写“访”道士的行踪,一程进一程,由初入山到入深山,由入深山到进道院,层层写来,井然有序。最有意思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字写道士,也没有一字说不遇,却又能把题目中的意思表现得很清楚,显示出青年李白惊人的艺术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