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篇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

名篇赏析·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什么样的诗才算好诗?从意境和字句结构上讲,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浑成,没有哪一句特别好,特别突出,但全诗意境高远,字句流畅,读起来惊心动魄或赏心悦目;另一种是有警句名言,即陆机《文赋》中所说的“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比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赋得原上草送别诸王孙》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即是。当然,警句之外的其他字句也不能太弱,要能与之相配,共同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不然,就会像后人形容谢灵运等人的诗有佳句而无全篇了。

王湾的这首诗,显然属于后一类。这首诗的警策,就是颈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殷璠《河岳英灵集》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明胡应麟《诗薮·内篇》说“海日”一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与王湾同时,既是名相,又是名诗人的张说,把这两句亲手题写在政事堂上。那么,这两句诗究竟好在哪里呢?

我们还得回过头来,从题目说起。

诗的题目是《次北固山下》。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面的长江边上,三面环水。作者乘船路过这里,天色已晚,就泊舟山下,住了一晚。“次”,是临时驻扎的意思。这个字,在先秦典籍如《左传》《礼记》等书中经常用到,《礼记·檀弓上》郑注就说:“次,舍也。”那么,“次北固山下”,就是停泊在北固山下。之所以在这里要费这么多精神去解释“次”字,是因为看到一些赏析文章,把这首诗讲成是行船中所见。比如有的人明明已经说是泊舟于北固山下所作,说着说着,又说是作者在岁暮残腊,连夜行舟。只图说得痛快,全然不顾前后矛盾,更不顾是不是真正理解了诗意。

这首诗写的是在泊舟北固山下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的拂晓时分所见。

“客路”,是归家的路。“青山外”是言其远,言其长,言其不可望更不可及,为诗的思乡主题和末尾的感叹预留伏笔。“行舟”,不是正在走的船,就是船。古人这样的用法很多。有一点像我们今天说“飞机”“跑车”,不能理解为“正在飞着的机”和“正在跑着的车”是一样的。当年和我的老师王文才先生一起出去考察,他一路上写了些诗,也念给我们听,久了,差不多都忘记了,但还记得在奉节,也就是三峡的瞿塘峡口所写的一句诗“行舟小泊瞿塘口”,这“行舟”,也是停泊下来了的。所以“行舟绿水前”,就是船停泊在绿水前的意思。

“潮平两岸阔”,写长江的宽阔,没有什么歧义。只是有人说“阔”字本当作“失”,也就是宽得连两边的岸都看不见了。其实“失”表面看起来似乎更像形容长江的宽阔,但一是失实,因为长江还没有宽到那个程度,二是仍然不合事实。两岸都“失”到看不见,除非是把船停在江心,大概再另类的船夫,都没有这样停船的,所以,还是“阔”字好。

“风正一帆悬”,也是许多人讲错了的一句。“风正”被讲成了“顺风”,而且还是“和风”,这样,才能“一帆悬”,说是船帆高高地端端正正地挂起的样子,而且,这船,又说成了作者乘坐的那一艘。这里又有一个常识问题,船在停泊的时候,帆一定是落下来了的。所以作者所说的,应该是看到江中驶过的另一艘船的帆。那么“悬”字怎么讲呢?当然不是“端端正正高挂着的样子”,而且还特别交待是“没有被和风吹成鼓形的帆”。你知道山水画是怎样画船的吗?近处的船纤毫毕现,中景的船勾其轮廓。最妙的是远处烟波浩淼中的船,是只画帆,帆下面不画船的,这就是“一帆悬”。远远望去,能看见的确实是帆而不是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锻造得非常优美的两句诗。

所谓名言名句,主要也有两种情况。一是意思警策,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一种是语言锻造精美,比如“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杜甫《秋兴八首》之一),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就是把本来应该是“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老碧梧枝”这样平平常常的话,组织得别有趣味而已。“海日生残夜”,基本上属于后一种。

“海日生残夜”,简简单单的道理,夜残了,也就是夜尽了,太阳就慢慢地升起来了,但语言很美,读起来很舒服。不必像有的人讲的东边的太阳升起来了,回头一看西边,夜还残着呢。

同样,“江春入旧年”也是如此,春天来了,旧年也就过去了,不过用了“江春”,更用了“入”字,非常新奇。

结尾两句很平常,但是是全的主题所在,作者整首诗要表达的就是浓浓的思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