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名句】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注释】

选自《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

竭泽而渔:戽干池水捉鱼。比喻不留余地。

【赏析】

《吕氏春秋·孝行览·义赏》篇主要讲赏罚要合乎道义。它举了一个例子:战国时期,晋文公将要与楚国的军队在城濮交战,他分别问计于大臣咎犯和雍季。咎犯建议使用诈术,说:“经常打仗的君王,不反对狡诈。君王你也可以用欺诈的方法。”雍季则持相反的意见,说: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意思是:抽干水捕鱼,岂能没有收获,然而明年就捕不到鱼了。

雍季认为,使用欺诈的方法,犹如竭泽而渔一样,只顾了眼前利益,虽然一时可用,战胜了敌人,但往后就不能再用了,不是长久之计。

结果,晋文公使用咎犯的计谋,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而论功行赏的时候,却首先奖赏雍季。左右的人不理解,劝谏说:“城濮之战取胜,用的是咎犯的谋略,却先奖赏雍季,后奖赏他,可能行不通吧。”晋文公胸有成竹地说:“雍季的看法,对后世有好处,而咎犯的主张,只是一时的用处,怎么能把一时之功放在对百世功业都有利的主张前面呢?”

在涉及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上,晋文公眼光高远,胸怀广大,表现出了一个贤明君主应有的胸襟和气度。因为晋文公明白,谁赏赐得重,人民就会仿效他,这样教化就成功了。如果人民效仿狡诈,教化成功也是失败的。所以孔子评价晋文公说:“面对困境使用狡诈的方法,可以战胜敌人。回去后尊敬贤人,可以回报德行。晋文公虽然不能自始至终都用德行修身,但也足可以称霸天下了。”

春秋战国时期,打胜仗的人很多,称霸的只有五人,晋文公就是其中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