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语出唐·王之涣《凉州词》。诗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羌(qiāng)笛:指羌笛吹奏的《折杨柳》曲。古人有临别折杨柳相赠的风俗。柳、留谐音,赠柳以表示留念之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云:“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这里化用其意。羌,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怨杨柳:即怨离别之意,因为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就会引起离别的愁思。春风,一作“春光”。度:过。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唐时为凉州西境,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羌笛为什么要吹奏《折杨柳》那样悲伤忧怨的曲调呢?要知道,温暖的春风是吹不过玉门关的啊!杨慎《升庵诗话》卷二:“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这里喻指皇恩,含蓄地指出皇帝不关心远边戍卒,抒写出塞上士兵的苦闷与怨情。后人说到杨柳或西北边疆等,常引用这两句诗。
例如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那是我国诗人王之涣描写古代边疆的凄凉景象和倾诉个人思想感受的名句。如今,新疆各项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各族人民幸福安乐,到处欢歌笑语,今日的新疆正是“春风已度玉门关”。(摘自赵寻《春风已度玉门关——看电视音乐艺术片〈天山交响曲〉有感》)
②春风不度玉门关。如果真是如此,那倒是幸事——在西北,春风一起,漫天沙尘。一出门,脸上痒乎乎的,抹得下沙子来。眼睛涩得发疼。(摘自戈悟觉《今天,昨天,还有明天》)
③“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说起敦煌,脑海中不由地闪出这些诗句,也曾想象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慢舒广袖的飞天、浩瀚无边的大漠戈壁……(摘自李佳芯等《行摄敦煌——穿越沧桑 感受历史》)
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将士的思乡之情,塞外苍凉的景象,我们在此将之忽略掉了,竟至于没有感受。(摘自魏广军《西行漫记》)
⑤从敦煌去玉门关的路上,我脑子里一直盘桓着这些疑问,这段行程有90公里,当地的朋友劝我不必作此行,说是要让我失望的。我说,哪怕是只看到一些土墩,也心甘情愿。这样的情结,缘于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摘自兵哥《千年风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