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人丧德,玩物丧志》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出处

明王慎德,四夷咸宾。无有远迩,毕献方物,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无替厥服。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人不易物,惟德其物!德盛不狎侮。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

——《尚书·周书·旅獒》

译文

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来归顺。不论远近,都来贡献各方的物产,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明王于是昭示这些贡品给异姓的国家,使他们不要荒废职事;分赐宝玉给同姓的国家,用这些东西展示亲爱之情。人们并不轻视那些物品,只以德意看待那些物品。德盛的人不轻易侮慢。轻易侮慢官员,就不可以使人尽心;轻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失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要依靠道来接受。不做无益的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养,珍禽奇兽不收养于国。不宝爱远方的物品,远人就会来;所重的是贤才,近人就安了。

名句解读

大约三千多年前,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威德广被四海。西方有蛮夷之邦进贡了一头獒犬,高四尺有余,能晓解人意,威猛而善于和人搏斗,与当时中原之犬大不相同。当时任太保的召公奭,担心武王会因喜好此犬而荒废政事,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名曰《旅獒》,告诫武王不要“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即不要醉心于某些自己所喜好的事物,从而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志气。前句“玩人丧德”很少被提及,但“玩人”之法,五花八门,从肉体到精神,轻则戏弄、侮辱,重则夺人性命。“玩人”伤天害理,一无可取之处。全句是说把人作为玩物会丧失礼义廉耻,沉溺于身外之物会丧失抱负志向。

经典故事

春秋时,卫懿公是卫国的第十四代君主,他特别喜欢鹤,整天与鹤为伴,如痴如醉,丧失了进取之志,常常不理朝政、不问民情。他还让鹤乘豪华的车子,比国家大臣所乘的车还要高级,为了养鹤,每年耗费大量资财,引起了大臣的不满,百姓怨声载道。

公元前659年,北狄部落侵入国境,卫懿公命军队前去抵抗。将士们气愤地说:“既然鹤享有很高的地位和待遇,现在就让它去打仗吧!”懿公没办法,只好亲自带兵出征,与狄人战于荥泽,由于军心不齐,结果战败而死。

以上是玩鹤丧国的例子,而“玩人丧德”更为可恶。“玩”人者,大多是在某一方面处于强势,被“玩”者一定身处弱势,身不由己。“玩人”之法,五花八门,从肉体到精神,轻则戏弄、侮辱,重则夺人性命。“玩人”伤天害理,一无可取之处。

秦王嬴政欣赏韩非的学说和才智,想方设法将他弄到身边。但丞相李斯唯恐韩非受到重用,不顾同门之谊,进谗言说:“韩非,韩之诸公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希望嬴政杀掉他以绝后患,嬴政开始以为有理,便命令杀掉韩非,李斯立刻给韩非送去毒药,逼他自尽,韩非请求面见嬴政,李斯不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李斯后来在与太监赵高的争斗中一败涂地,被夷灭三族、腰斩咸阳,实在也是罪有应得。

人无德不立。耽于所好,人之常情,但“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万不可失了人之大德,否则,终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