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出处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弢,堕其天帙。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从之。乃大归乎!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彼至则不论,论则不至;明见无值,辩不若默;道不可闻,闻不若塞:此之谓大得。

——《庄子·知北游》

译文

人生于天地之间,就像阳光穿过一个狭窄的通道,瞬间而过罢了。自然而然地,全都蓬勃而生;自然而然地,全都顺应变化而死。业已变化而生长于世间,又会变化而死离人世,活着的东西为之哀叹,人们为之悲悯。可是人的死亡,也只是解脱了自然的捆束,毁坏了自然的拘括。纷纷扰扰啊!魂魄必将消逝,于是身形也将随之而去,这就是最终归向根本啊!不具有形体变化而为有了形体,具有形体再变化而为消失形体,这是人们所共同了解的,绝不是体察大道的人所追求的道理,也是人们所共同谈论的话题。体悟大道的人就不会去议论,议论的人就没有真正体悟大道。显明昭露地寻找不会真正有所体察,宏辞巧辩不如闭口不言。道不可能通过传闻而得到,得到传闻不如塞耳不听,这就称得上是真正懂得了玄妙之道。

名句解读

“白驹过隙”:白驹,白色的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像阳光在缝隙间飞快地越过,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光阴易逝。

人的生命太短暂,但要是不明白生命的真正意义,再长寿也是枉然。相对于宇宙洪荒,我们的生命是如此的短暂而易逝,就如同金色的阳光穿过小小的罅隙一样,只是一瞬间的事情。忽然之间,你就发现自己已经在不经意间长大,然后慢慢老去,这就是所谓的岁月不饶人。

人生在世的时间和世界万物沧海桑田相比,不过是短短一瞬间,在还没来得及好好体会的时候就已匆匆逝去了,或者戛然而止。所以该珍惜的要珍惜,该放弃的要放弃,不要太执着或者拘泥于一定事物之上,自得其所,不枉其一生就可以了。

经典故事

北宋的刘恕志洁高尚,一生勤奋好学,修养深厚,他每天都合理地安排时间做事,把时间用于丰富自己的学识、培养自己的修养,后终于成为一代史学家。

刘恕从小就学习儒家经书,每日记诵,乐在其中,常常废寝忘食。八岁时,家里有客人说孔子没有兄弟,他立刻举《论语》“以其兄之子妻之”一句以对,一座皆惊。小伙伴们有什么问题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他还告诉伙伴们,其实书中什么都有,只要多看书就都能知道。

刘恕十八岁时被举为进士,宰相晏殊见他对《春秋》和《礼记》的问题对答如流,请他到国子监试讲经书,晏殊亲自率官员前往听讲,人们被刘恕深厚的道德涵养和精辟的见解所折服,一时大家纷纷学起了经书。

一次,刘恕得知在亳州做官的学者宋次道家中藏书丰富,于是不远千里跑去借阅。宋次道让这位远道而来的友人住在家里,办了丰盛的酒席款待他,刘恕却说:“您应该知道,我并不是为了享受佳肴美酒才跑到您这儿来的,请您把酒肴都撤走吧!我是慕名来借书求知的。”宋次道引刘恕进了藏书楼,刘恕每天在这里昼夜口诵手抄,坚持了数十天,直到把自己所需要的书本全部读完、抄完。宋次道赞叹地说:“您这种能吃苦的精神真令人钦佩。”刘恕笑着说:“哪有什么苦啊?越读书理越明,我觉得有无尽的快乐在其中啊!”

当时史书因非科举所及,学者多不读。唯刘恕学识渊博,深明史法,分析透彻。他对上下千年间的史事,不论巨细,了如指掌。司马光修《资治通鉴》,首先推选的就是刘恕。一次,刘恕和司马光等人游览万安山,见山道旁边的古碑上写有五代时一些将官的名字,大家都不知道他们是些什么人。刘恕一一讲出他们的事迹始末。回来后大家查看史书,果然像刘恕所说的那样,一点不差。

刘恕为人厚道,为官清正,凡事敢“是曰是,非曰非”。他还提倡尧舜之道,实行仁政,做事讲求合民心、顺民意,深受百姓的拥护和爱戴。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每日除安排仅够睡眠的时间外,其余时间都用于读书和做有意义的事情。无论身处任何环境,他每天坚持读书,且数十年如一日。他曾著书自讼,称自己有“二十失”“十八蔽”,及时反省自己并改过,他这种“自攻其短,不舍秋毫”的坦荡胸怀,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