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赏析|译文|出处|解读|

名句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出处

“不宝远物,则远人格;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生民保厥居,惟乃世王。”

——《尚书·周书·旅獒》

译文

“不贪图远方之财宝,则人缘自然远达;尊重人才,则中央政府运行平稳。啊!若非早晚勤政,防微杜渐,您的威信就会受到伤害。即便是功比山高,差一件也得前功尽弃。只有确实遵循这些规则,才能永保人民安居乐业,您和您的子孙就能永保王位。”

名句解读

细行很小,但如果不注重,终究会损害大德。就像堆垒九仞高的土山,即使只差一筐土,仍不算完成。

经典故事

细节很小,因此容易在思想上忽视,在行为上轻视,以至于犯下大错。

唐朝的吕元膺在任职东都洛阳留守时,经常和门客在一起下棋。有一次,吕元膺一边下棋,一边批阅公文,看着批着,竟忘了下棋。和他一起下棋的那个门客一看,机会来了,就趁机偷偷地换了一枚棋子。这样一来,局势顿时大变,那个门客就可以稳操胜券了。说来也巧,偏偏他这个小动作让吕元膺看到了。吕元膺也不当即拆穿,就打着哈哈结束了这盘棋。第二天他客客气气地对那个门客说:“我这儿人浮于事,难免会耽误先生的前程,还是另请高就吧。”说罢,给他准备了一份礼物,为他送行,并预言此人终将因贪污而获罪,后来果然言中。偷换棋子本为小节,但小节不小,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说过:“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滴极小的不良细节积累而酿成的,平时不注重小节的人,必将有损于道德修养。

清代沈起凤在《谐铎》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南昌有个人,他的父亲为国子监助教(学官名),他跟随父亲生活在京城。偶然一次经过延寿字街,看到书店中有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有一个铜钱落在地上。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住,等到少年离去后弯腰拾起来。旁边坐着一个老翁,这一切都落在他眼里。老翁问清拾钱者的姓名后,冷笑而去。后来这个人以上舍生(科举名词)的身份进入古代考试机构,通过面试任命,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于是整装去上任,拿着名帖拜见上级。当时汤潜庵先生是江苏的巡抚,这个人十次求见都没成。守门者来传汤大人的话说,这个人不必去上任了,因为汤大人已经上奏弹劾他了。这个人问弹劾他什么事,回答说“贪污”。这个人想自己还没有上任,哪来的赃款呢?一定有误会,急忙要面见辩解。守门者进府禀报,又传汤大人的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去做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劫匪吗?马上卸任走吧,别使一县的百姓都受苦!”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汤潜庵大人,于是非常惭愧地辞官走了。

刘备去世前在给儿子遗诏中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做人的道理,是劝世之箴言。那些“行大事不拘小节”者们,“不要小题大做”者们,是不是应该警醒了:只有从小事做起,注重小节,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身的修养与锻造,才能干大业、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