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名人名言大全

关于教育教学·方法的名人名言大全

科学结论,是点成的金,量终有限;科学方法,是点石的指,可以产生无穷的金。

——蔡元培《<社会学方法论>序》



正确教育子女的方法,我们以为最主要的应该是爱和严相结合。

——吴玉章《新年话家常》



用思想的时候,守科学方法才是思想,不守科学方法便是诗人的想象或愚人的妄想。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是什么》



学理科的,偏看看文学书,学文学的,偏看看科学书,看看别个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子,对于别人、别事,可以有更深的了解。

——鲁迅《而已集·读书杂谈》



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 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鲁迅《书信集·致颜黎民》



闭门造不出合辙的车。

——谢觉哉《边区参议会常驻会报告》



虽有好的领袖,而一般平民不晓得那个领袖是好的,那个领袖是不好的, 也是枉然。

——陶行知《新教育》



“博中求约”和“自约返博”都是做学问必需的过程。

——陶行知《致陶晓光》



体罚是权威制度的残余,在时代的意义上说它已成为死去的东西;它非但不足以使儿童改善行为,相反地,它是将儿童挤下黑暗的深渊。

——陶行知《育才学校教育纲要草案》



研究一种问题,若是没有具体的方法,就永远没有解决的日子。

——胡适《研究社会问题的方法》



单读一种的书或一个人的文章,必易被那所读的书或文所拘牵,所局限,既不能有富足的蓄积,也容易传染了著者用词的癖性。

——陈望道《词底蓄积》



青年思想的领导,最好是诱发式的,感应式的,培养式的。

——郭沫若《答教育之问》



宁可不精,不可不博。

——顾颉刚《<古史辨>自序》



盲从过去的大师,恰恰是对大师的背叛。

——朱屺瞻《关于西画》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毛泽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必须视小如大,又须视大如小。视小如大是细心,视大如小是看整体。

——颜文梁《谈自己的绘画风格》



要使书中的知识化为自身的经验,自必从记忆入手。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运用。

——叶圣陶《<略读指导举隅>前言》



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理下判断都有条有理的习惯。

——叶圣陶《拿起笔来之前》



方法不是一切,无论怎样好的学习方法,都不能代替学习本身。

——杨献珍《何谓理论与实际联系?》



书,是前人彼时彼地感受的结晶, 不尽与此时此地的我相同, 可以参记, 不能照搬。

——《林散之笔谈书法》



涉猎过广,一行不精,也难有成就。

——《林散之笔谈书法》



在学习中,不可偏爱,不可只按自己的笔路去追求,不可只学一人;功夫越深越好,本事越大越好,笔路越宽越好。

——《张大千论画精粹》



非博不能成专,专的要求,又促使他非博不可。求专最重要的是要能“有恒”。

——夏承焘《治学三谈》



历史上,凡是文化的开山人物,总多少在方法上有所贡献。

——徐复观《中国思想史论集序》



只有广泛地得到教益,自己才能兼容并蓄、融会贯通,然后才能独创一格。

——荀慧生《荀慧生演剧散论》



一个合理编列的课程表,犹如一个营养均衡的食谱,里面各个项目都是有益而必需的,不可偏废,不可再有选择。

——梁实秋《学问与趣味》



学外文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因为外文有一套文法正好可以补我们中国文字过分含蓄朦胧的毛病。

——梁实秋《语言·文字·文学》



要认真研究某个问题,必须充分掌握有关这个问题的资料。

——王季思《学人谈治学》



学生受到各科老师的培养,日积月累,耳濡目染,就会离开各科的具体知识而综合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这种思维能力,在学生的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中,极为有用。这是个人文化素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赵宪初《试谈我国中学教育怎样适应新形势》



不但做学问,弄艺术要有科学方法,做人更其需要有科学方法。

——《傅雷家书》



最有力的论证莫如实际行动,最有效的教育莫如以身作则。

——《傅雷家书》



步步学思,步步纠正,步步比对,步步参透,必透至此,而后始觉得洒然。

——牟宗三《现象与物自身》



一定要同客观存在的东西保持一定的距离,才能客观地去观察。

——季羡林《槐花》



批判是唯一正确的研究方法。

——邓拓《“批判”正解》



读书不必求多,而要求精。

——邓拓《“半部论语”》



我们匍匐先贤面前,唱尽赞歌,会忘记了我们奋斗;我们苛求前人,也不会使我们增添光彩。

——黎澍《<沈钧儒文集>序》



科学方法的形式很多,原理原则也不止一条,但只要是科学,其出发点就只能是同一个。

——金克木《文化卮言》



不论学习什么,要先知道自己。不明白自己的思想底子而去学人家的,很难学进去,或则进去了又出不来。

——金克木《文化卮言》



一切学科都只能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钻研、提高。

——陈旭麓《漫谈学习中国近代史》



读书如同蜘蛛结网一样,从一点开始,可以由此及彼,越来越广,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陈从周《乐莫乐新相识》



有些读书人所以会变成书呆子,就因为只拥有专业知识而缺少综合知识。

——秦牧《寻梦者的足印》



要使专业知识能够发挥作用,得以综合知识作为它的“后盾”。正像海上的冰山那样,如果没有底下的那个基座,冰山的尖顶也就不会浮出水面。

——秦牧《寻梦者的足印》



博而不约,最多只能成为杂货摊,垃圾桶;约而不博,则成为井底蛙,三家村学究。

——戴不凡《治学絮语》



学问是累积起来的,所以必须要先学习别人所做的东西,然后才可能有自己的见解。

——杨振宁《科学、教育与中国与现代化》



不要钻牛角尖,假如你做了一件事情做得很苦,我想也许值得考虑不要做这个东西了,去另外想想别的东西。

——杨振宁《在石溪的一篇演讲》



强迫自己读慢、读细、读深的一个好方法是做笔记、做习题或做实验。我们的思想常常急于求成,用这种方法可以控制自己。

——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



顺读以致远,反读以溯源,专题读则重点深入以攻坚。

——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



读大部头书,只能学到比较古典的知识,一般地,正式写进书里的东西至少是几年前的发现,不能反映最新成果。多读有关杂志,才能掌握本学科国内外的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

——王梓坤《科学发现纵横谈》



治学之道有四,博览以见异说,贯通以求重点,温故以求流变,比较以得是非。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伟大的思想家在他死后许多年才被理解,这是因为同代人的目光总是被当前现实纷乱和成见的铁壁所阻挡的缘故。

——张中晓《无梦楼随笔》



科学中没有教条,只有方法,虽然方法也不是完善的,但却是可以改进的。

——董光璧《科学与我们的时代》



解释未必总是无聊的学术游戏。合理的解释是富有创造力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现在和把握未来。

——梁治平《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一个文化的检讨》



有的鱼是用鱼叉叉的,有的鱼是用钩子钩的,有的鱼是用网网的。老是一个方法是不会成功的。

——[古罗马]奥维德《爱经》



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

——[法国]卢梭《爱弥儿》



记住你的管教的目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让别人来管理的人。

——[英国]赫伯特·斯宾塞《教育论》



一个故事在儿童心里引起的情景,也许远比现实的事物更加鲜明,完美,所以讲故事也就是给儿童放幻灯片。

——[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语言乃是思想的有机的创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从思想不断地发展起来;所以,谁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首先应该发展他的思维能力。离开了思想单独地发展语言是不可能的。

——[俄国]乌申斯基《“儿童世界”初版序言》



试图在一天之内就学会飞的人,首先必须先学会站、走、爬、跑和跳等等,因为不加训练,突然飞起来是不可能的。

——[德国]尼采《论认真》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我们做父母的,对孩子尽可能避免处罚和过分鼓励。

——[苏联]马卡连柯《教育学》



应当像对待同伴和直言规劝的朋友那样跟孩子们打交道,同他们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和失意的忧伤。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