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励志读书,勉力为人,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俟有余而后济人,嗟何及矣?》原文解读|译文|感想

【原文】

汝励志读书,勉力为人,凡遇善事力稍能为即为之,俟有余而后济人,嗟何及矣?

【译注】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要立志读书,努力做人,只要遇到力所能及的善事就要去做,等到自己很有钱的时候再去救济别人,哪还来得及呢?

辑自同治《黟县三志》卷15《艺文·人物类·孙君熙存墓志铭》。

【感悟】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及时行善,不要以自己能力有限为借口不去行善。正如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意思是,孟子说:“要一个人把泰山夹在胳膊下跳过北海,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真的做不到。要一个人为老年人折一根树枝,这人告诉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愿意做,而不是做不到。”

【故事链接】

以身示范教子

身教即以身示范是明清徽商之家最经常运用的教子方式之一。他们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领悟到:“言传”固不可少,“身教”更为重要。身教的说服力和感召力在于身教的直观形象性。家长亲自为孩子树立起有形的榜样,不仅生动具体,而且真切可感,易为孩子理解和模仿,这就要比有声有色的说教作用更大。身教还具有自然渗透性。在家庭中,家长是孩子最经常接触的对象,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为孩子作表率,形成上行下效的“风化”,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不言而教的作用。处处以身作则,还会进一步提高家长在孩子心目中的威望,有威信的家长能够获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孩子乐于接受他们的各种影响和教育,对他们心服口服,言听计从,并视其为理想的榜样和行为的楷模,产生模仿的意向,在这种充分和谐的境界下,教育上升到内化的层次,自然有利于成效的较快提高。因此,在处理日常生活的各方面事务时,徽商家庭都特别注意“正身率下”,时时、处处、事事为子弟作示范。

【延伸阅读】

寓教于日常生活

——克勤克俭。汪青城“体素嬴,劳苦早衰”,但他“精勤弗自安逸”。他还生活淡泊,“自奉清约,一岁中茹蔬之日居大半,一罗四十年垢敝不忍易”,“只字粒米不弃于地”。当儿子们“间以为请”,劝他享受生活时,他却说:“是吾素所安也。”可见勤俭已成为他一贯的生活作风。勤可以成业,俭可以养德,教子养成勤俭美德,不仅可使儿子终生受益,而且能让家庭保持长久的兴旺发达。

——好学不倦。汪青城虽为贾人,但钟情于儒业。他“博览史传,喜吟,尝病疡呻吟床箦间,犹手唐诗一编不置”。在近50年的经商生涯中,他不能专攻儒业,可是“篷窗旅舍未尝一日废书”,“所录老杜五七言诗两巨帙,皆客途舟次笔也”。晚年他还浏览明人文集,并编辑《明文会心录》十二卷。青城对儒业的喜好既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质,又对儿子的志趣、爱好产生极大影响,在无形中促使儿子对文化知识感兴趣,并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

汪青城把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在品德修养、生活作风、学习态度等方面为子树立榜样,生动、具体而又真切,在潜移默化中使儿子受到影响,使其子相观而化、自然似之。而且他处处以身作则,又进一步提高了他在儿子心目中的威望,这能让儿子心悦诚服地尊奉父命,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