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出自哪里,《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什么意思,《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原文出处,《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赏析。
【出处】 清·易佩绅《城外谣》
【鉴赏】 这是一首歌谣体的七言诗。诗以城里与城外的作息饮食相对比,反映了清朝政府的黑暗统治下,城乡之间的差别,官与民的差距是如此之大“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 描写清政府连年征兵,农村的丁壮都抽去当兵了,只剩下老人、妇女、儿童,辛苦地耕种农田。城中的人,大部分是满清贵族和经商的人。城外的妇孺,天才五更就辛勤地去种地,为的是要交官府的捐税,而城内的官吏、富人在太阳已升起老高了还未起床。“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厌鸡豚。” 写城外的农人脸朝黄土背朝天,起五更睡半夜,辛苦种得的粮食都让官府搜刮去了,自己煮稀粥还要加上草根野菜,而城内的酒筵上还嫌鸡鸭鱼肉太油腻要吃山珍海味。“城中城外远相去,何况高官与黎庶!” 这两句是说城里城外有这么大的差距,更不要说当大官的与百姓的差距了,将是更大,城乡之间,官民之间的差别,是历来的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城里人的奢侈,是城外人辛苦的劳作提供的,城外人的贫穷是城里人的剥削造成的。官府靠权势,利用手中的专政工具,任意派捐款,搜刮抢掠农民的劳动成果。商人则靠投机,心黑剥削农民,把平民百姓的钱赚人自己的腰包而富起来。
【原诗】 城外五更课妇子,城中日高人未起。城外煮糜和草根,城中列肴厌鸡豚。城中城外远相去,何况高官与黎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