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贤而思齐,有为者亦若是;见不贤而内自省,盖莫不在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以虚心受学问,以耐心酬世务,以平心阅人情,以静心观物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终日抄药方,而不能瘳(chou抽)一疾;终日写路程,而不能行一步,徒知无益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苟一入邪途,岂非求益反损,所谓“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者乎?是以不敢不就正也.如此就正,方谓好学,方能得道,方是大事到手,方谓不负时敏之勤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多言而不当,不如其寡也;博学而不自反,必有邪.》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闻善而慕,知过而惧,皆君子之徒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恶人之心无过,常人之心知过,贤人之心改过,圣人之心寡过;寡过故无过,改过故不贰过,仅知过故终有其过,常无过故怙终而不改其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为善不积邪,安有不闻者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以反身修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乘舟而遇逆风,见扬帆者不无妒念.彼自处顺,于我何关?我自处逆,于彼何与?究竟思之,都是自生烦恼.天下事大率类此.》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与物交,则心具此理而名不能言,事不能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自非圣人,焉能无失,而能改则所失少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我辈安得无过,正要因过搜寻致过根源,加扫除廓清之力.若以无过为贤,必至文过,终身皆在过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事履而后知,历而后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读书如行路,历险毋煌惑.安保万里程,中间无欹(qi欺)仄……所贵擅通才,半途勿休息.手扶大雅轮,心戒虚车饰.要从实地行,直造光明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欲闻己过,在能受言,能受逆耳之言,方能来忠直之告.若喜逢迎、恶直言,则谗谄面谀之人至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迁善当如风之速,改过当如雷之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虽圣贤不能无.盖过者,过误之谓也.知其为过而速改,则无过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善多恶少者为圣人,恶多而善少者为愚人,善恶相半者为中人,不学则善日消而恶日长,学焉则恶日消而善日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贮)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喘)而言,蝡(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静坐然后知平日之气浮.守默然后知平日之言躁.省事然后知平日之费闲.闭户然后知平日之交滥.寡欲然后知平日之病多.近情然后知平日之念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作伪之事千万端,皆从不自反而生乎!作德之事千万端,皆从自反而起乎!不自反,则终日见人之尤也;诚反己,则终日见己之尤也.终日自反,则放心不收而自收;终日不自反,则心虽强收而愈放.愈内敛则愈无物我,而与天地同其大;愈外鹜则愈歧畛域,而与外物同其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事到全美处,怨我者不能开指摘之端;行到至污处,爱我者不能施掩护之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好訾(zi子)议前人著作,及拈笔,方知自家无识;好卑鄙古人治功,及任事,方知自家不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不自知其过者,不明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纵然恶积终身,一悔便是回头;莫谓功成九仞,一骄便可堕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问与人事相表里,舍却人事,有何学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改过不恡(吝),无咎者,善补过也.古之明王,讵(ju句)能无过,从谏而已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易》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君子改过,以全其名;小人文过,以益其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志于学者,都更不论气之美恶,只看志如何?匹夫不可夺志也,惟患学者不能坚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问有诸己否,须临事方信.人每好以所志认作所能,此大误事,正是后世泡影学问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察事物所以然之理,察之精而尽其变,此在事变未起之先,见几而决,故行焉而无不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行事在审己,不必恤浮议,恤浮议而忘审己,其心驰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于天下,谈不如见,億(臆)不如历.》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凡读圣人书,便要为转世之人,不要为世转之人;如龆(通“髫”)龄入学受书,即不得随世浮沉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逆境长存戒心,故以之成君子,顺境易生放心,故以之陷小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或毁己,当退而求之于身.若己有可毁之行,则彼言当矣;若己无可毁之行,则彼言妄矣.当则无怨于彼,妄则无害于身,又何反报焉?且闻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人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观书且不宜急迫了,意思则都不见,须是大体上求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不及,有两种人.胸中无他,只一味懈怠沉埋的人,一向昏俗去,若起得他却好,只是难起,此属不及.若好妄作人,一切隔了,此校不好,此属过.人凝重阔大底好,轻薄小相底不好.》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圣贤言语皆是圣贤行事,言止言其所行而已.若不学圣贤行事,止学圣贤言语,犹鹦鹉之学人言,岂足贵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小人之过也必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人能自知其过者鲜也,然知过非难也,能自讼之为善,自讼不置,能无改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非才无以广学,非学无以运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从来大学问大经济,只在人情物理之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术数直见一端,不能尽其实;虽审一事,曲辩问之,辄不能尽知.何则?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时而悔,悔而能改,亦可补过于来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是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缁)然必以自恶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学如吃饭,无论家常饭食,须是吃在腹里,方才会饱.若不实在吃了,只向口头去讲,虽说什么精馔,说什么美味,非不倾耳可听,终是济不得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遇艰阻,必思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则改之,无歉于心则加勉,乃自修其德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终身不照镜,终身不认得自家,乍照镜,犹疑我是别人,常磨常照,才认得本来面目.故君子不可以无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只道人心难料,不知自心更难料.假如乏钱时,自思得了百钱千钱,尽够足矣.及至得钱后,再添了千贯万贯,还更不够.以此知自心难料.》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自知自改,此大圣以上独步工夫.》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为学而不求友与求友而不务胜己者,不能屈耻忍痛,甘受天下之大炉锤,虽曰好学,吾不信也.欲成大器,为大人,称大学,可得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以反求诸己为要法,以言人不善为至戒.》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自多者,出人不远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世人厌平常而喜新奇,不知言天下之至新奇,莫过于平常也.日月常而千古常新,布帛菽粟常而寒能暖,饥能饱,又何其新也!是新奇正在于平常,世人不察,反于平常之外觅新奇,是岂得谓之新奇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者,虽古之圣贤有所不免,而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惟其改之而已.不勇于改,而徒追咎懊悔者,非某之所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颜、冉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蔽则暗,无蔽则明.耳之蔽声,目之蔽色,蔽口鼻以气味,蔽四肢以安佚.一掬之力,不胜群蔽,则其去禽兽不远矣.知其蔽而去之,人欲日消,天理日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偏在于多私,不祥在于恶闻己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安之者.》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才,譬如草木焉,雨从濡(ru儒)之,风从动之,则其长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识见;多一分享用,减一分志气.》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喜来时一点检,怒来时一点检,怠惰时一点检,放肆时一点检.》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不患立志之不高,患不足以继之耳;不患立言之不善,患不足以践之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虽不可安于小成,而不求造道之极致;亦不可骛于虚远,而不察切己之实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自视之则见,借人视之则不见.自视,明也;视于无形,至明也.自听之则闻,借人听之则不闻.自听,聪也;听于无声,至聪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过而能改,闻善而能用,克治以从义,其刚明者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