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文网
首页
文章辞赋
古诗大全
诗词赏析
至理名言
咏花诗集
历史文化
阅读写作
世界文学
搜索
文章列表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欲稍有成就,须从“有恒”二字下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士君子之偶聚也,不言身心性命,则言天下国家;不言物理人情,则言风俗世道;不规目前过失,则问平生德业.若一相逢,不是亵狎,便是乱讲,此与仆隶下人何异?》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善多恶少者为圣人,恶多而善少者为愚人,善恶相半者为中人,不学则善日消而恶日长,学焉则恶日消而善日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求立名声,所贵去瑕疵.各愿遗子孙,永为后世资.》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须要实见得理明,应事方得力,徒守死敬,而见理明,则用处不通,便差却.》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自非圣人,焉能无失,而能改则所失少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凡读圣人书,便要为转世之人,不要为世转之人;如龆(通“髫”)龄入学受书,即不得随世浮沉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贮)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喘)而言,蝡(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虽圣贤不能无.盖过者,过误之谓也.知其为过而速改,则无过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每自多者,出人不远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问与人事相表里,舍却人事,有何学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语云:改过贵勇.既知有过,便当斩钢截铁,翻然改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小人之过也必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学、问、思、辨、行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砥所以致于刃,学所以尽其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秉心塞渊,可以为积德之要;思无疆,思无斁》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三日不读,口生荆棘;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独有一言,愿献于君者,曰“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思诚固是学者切功,然必思此一善,即作此一善乃有益;若只思仁思义,久之一若思所及便是我已得者,则思亦属自欺之端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陨霜警木,世难厉(砺)德.》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过必改,罪己是也,改而已矣.常有歉悔之意,则反为心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则勿惮改.》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利思辱,见恶思诟,嗜欲思耻,忿怒思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有恶攻其短者,先生曰:“是止者也.人立志前进,必期自全,故乐人指其阙,恐有阙也.人无志不前,自谓已全,不乐人破其全,恶闻其阙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威不足以镇人而妄夷之,惠不足以感人而妄市之,不智也,祸于是伏焉.仁而得暴,仁者必自反也;暴以招暴,又何异焉.恭者来侮,恭者必自反也;侮者致侮,又何尤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所不豫,行且通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日用间若不自加提策,则怠隋之心生焉.怠惰之心生,不止于悠悠无所成,而放僻邪侈随至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一毫省察之不至,即处事失宜,而悔吝随之,不可不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生至愚是恶闻己过,人生至恶是善谈人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为学而不求友与求友而不务胜己者,不能屈耻忍痛,甘受天下之大炉锤,虽曰好学,吾不信也.欲成大器,为大人,称大学,可得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且莫论身体力行,只听随在聚谈间,曾几个说天下国家、身心性命、正经道理?终日哓晓刺刺,满口都是闲谈乱谈.吾辈试一猛省,士君子在天地间,可否如此度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语云: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善思齐,足以扬名不朽;闻恶能改,庶得免乎大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学极要求把篙处着力,到工夫要断绝处,又更增工夫,着力不放令倒,方是向进处.为学正如撑上水船,方平稳处,尽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之中,舟人来这上,一篙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得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人废学,只是将道理让于古人做,不知古人亦人耳.凡古人可行者,我亦可行.如一旦奋然自新,立志躬行,何道不可能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良心炯炯,有过自知;知而不改,谓之自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书囊无底.》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过者,虽古之圣贤有所不免,而圣贤之所以为圣贤者,惟其改之而已.不勇于改,而徒追咎懊悔者,非某之所闻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不耻恶衣恶食,而耻匹夫匹妇之不被其泽,故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有一长处即有一病处,其病处,即在所长之中,长善救失,全凭学问.》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好为高论,犹贫人谈金:辨其体色,权其轻重,商其贵贱,其言未必非也,然终不如富人之有金,未尝自言金之美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无心而误,则谓之过;有心而为,则谓之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迁心之善,改心之过,谓之“正心”;改身之过,迁身之善,谓之“修身”;改家之过,迁家之善,谓之“齐家”;改国与天下之过,迁国与天下之善,谓之“治平”.》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孔夫子不赖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过生于悮(误),然所以造是悮者必过也.恶生于过,然所以造是过者亦悮而已.故过与恶每相因而过尤易犯,过而不已,卒导于恶.君子惓(juan绢)惓于改过,所以杜为恶之路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事履而后知,历而后难.》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行事在审己,不必恤浮议,恤浮议而忘审己,其心驰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与物交,则心具此理而名不能言,事不能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不贤而内自省,求己严则为之难.为之难则达情而无过量之求,亦可以远怨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惟真实敏事之人,岂但言不敢出,食不知饱,居不知安而已,自然奔走四方,求有道以就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任大事,不觉难,作小事,不敢忽,务使首尾次第调济停妥,学问所至,无事不生精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不见己过,便绝圣贤之路;喜谈人过,便伤天地之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知之非艰,行之惟艰》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学问切忌间断,便不是学.一日暴之,十日寒之,奚可哉?》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行之失,莫甚于恶,则亦改之而已矣.事之失,莫甚于乱,则亦治之而已矣.苟非自暴自弃者,孰不可与为君子?》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今人为学如登山麓,方其迤逦之时,莫不阔步大走,及到峭峻之处便止,须是要刚决果敢以进.》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物类之起,必有所始;荣辱之来,必象其德.肉腐出虫,鱼枯生蠹;怠慢忘身,祸灾乃作.》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子路喜闻过,固是喜其得闻而改,亦是喜有直谅之友,又喜人敢以过告,必己平日未尝拒谏饰非故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处身而当逸者,则志不广.》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荆山之璞虽美,不琢不成其宝;颜、冉之才虽茂,不学不弘其量.》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造诣不尽者,天下之人品;读之不尽者,天下之书.》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读十篇不如做一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处难处之事,可以长识;调难调之人,可以炼性.学在其中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说得一尺,行不得一寸,此学者之通病,然亦可见力行之为难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望道未见之心,即求道不已之心,学者以是自励,则其进自不能止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心如镜,敬如磨镜.镜才磨,则尘垢去,而光彩发;心才敬,则人欲消,而天理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天理胜则精神清明,人欲炽则意思昏浊.此理甚明,而人每舍清明而甘昏浊,暴弃孰甚!》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诚立而几明,则自知审,而即以验天下,无不知也;因人之不善以自警,则终身不行.》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有蔽则暗,无蔽则明.耳之蔽声,目之蔽色,蔽口鼻以气味,蔽四肢以安佚.一掬之力,不胜群蔽,则其去禽兽不远矣.知其蔽而去之,人欲日消,天理日明.》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为学如吃饭,无论家常饭食,须是吃在腹里,方才会饱.若不实在吃了,只向口头去讲,虽说什么精馔,说什么美味,非不倾耳可听,终是济不得饥.》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夫躬行孝弟之道,以感发天下人之心,使之惕然有省,而观今世之事若无以自容,然后积污之俗可得而新,先王之教可得而兴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易》传曰:“无咎者,善补过也.”君子改过,以全其名;小人文过,以益其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万乘之变,可以试智.》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凡是做则会,不做则安能会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改过则长善矣,甘贫则足用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人之才,譬如草木焉,雨从濡(ru儒)之,风从动之,则其长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者与圣贤不同.圣人忘其为圣,贤人不敢恃其为贤.学者要常见我为正人君子,不然,恐随流逐污而不自觉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见人而不见己,能言而不能行,是学者之大病根.拔去此根,作圣之功备矣.》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从来大学问大经济,只在人情物理之中.》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美曰美,不一毫虚美;过曰过,不一毫讳过.》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地有秽,扫之而已矣;衣有垢,洗之而已矣.未有既扫既洗,而犹罪夫秽与垢者也.惟改过亦然.》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学问之道,其得之不难者,失之必易;惟难难以得之者,斯能兢业以守之.》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