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鸦与猫头鹰(《杂宝藏经》:乌枭报怨缘)》原文与赏析

《乌鸦与猫头鹰(《杂宝藏经》:乌枭报怨缘)》原文与赏析

昔有乌枭,共相怨憎。乌待昼日,知枭无见,踏杀群枭,啖食其肉。枭便于夜,知乌眼闇,复啄群乌,开穿其肠,亦复啖食。畏昼畏夜,无有竟已。时群乌中,有一智乌,语众乌言:“已为怨憎,不可救解,终相诛灭,势不两全。宜作方便殄灭诸枭,然后我等可得欢乐。若其不尔,终为所败。”众乌答言:“如汝所说,当作何方得灭仇贼?”智乌答言:“尔等众乌,但共啄我,拔我毛羽,啄破我头。我当设计,要令殄灭。”即如其言。燋悴形容,向枭穴外,而自悲鸣。枭闻声已便出语言:“今尔何故?破伤头脑,毛羽毁落,来至我所,悲声极苦。欲何所说?”乌语枭言:“众乌仇我,不得生活,故来相投,以避怨恶。”时枭怜愍,欲存养畜。众枭皆言:“此是冤家,不可亲近,何缘养畜,以长冤敌?”时枭答言:“今以困苦,来见投造。一身孤单,竟何能为?”遂便畜养,给予残肉。日月转久,毛羽平复。乌诈欢喜,微作方计。衔干树枝并诸草木,着枭穴中,似如报恩。枭语乌言:“何用是为?”乌即答言:“孔穴之中,纯是冷石,用此草木,以御风寒。”枭以为尔,默然不答,而乌于是即求守孔穴,诈给使令,用报恩养。时会暴雪,寒气猛盛。众枭率尔来集孔中。乌得其便,寻生欢喜。衔牧牛火,用烧枭孔。众枭一时,于是殄灭。尔时诸天,说偈言曰:

诸有宿嫌处,不应生体信。

如乌诈托善,焚灭众枭身。

译文

从前有一群乌鸦和一群猫头鹰,两群鸟结了冤仇。白天,乌鸦知道猫头鹰看不见,就冲进猫头鹰群中,杀死猫头鹰,吃它们的肉。到了夜里,猫头鹰知道乌鸦看不见,就啄死乌鸦,开膛破肚,吃它们的肚肠。这样一个怕白天,一个怕夜晚,始终没有个完结。

有一只聪明的乌鸦,对别的乌鸦们说:“我们与猫头鹰已经结成了怨恨,无法和解,最后不是我们消灭它们,就是它们消灭我们,势不共存。我们应该想个办法,消灭猫头鹰,然后我们才能得到快乐。否则,我们最后会被它们打败的。”乌鸦们说:“按照你这样说,有什么办法能够消灭我们的仇敌呢?”这只聪明的乌鸦说:“你们各位乌鸦,一起来啄我,拔掉我的羽毛,啄破我的头,我会想出办法,让敌人灭亡的。”乌鸦们就按照它说的去做了。

于是,这只乌鸦变得形容憔悴。它飞到一只猫头鹰的巢穴外边,自个儿哀声叫唤。有只猫头鹰听见叫声,出来问它:“你今天头破血流,羽毛也掉光了,跑到我们这里来,是为什么?你叫声凄惨,想告诉我什么?”乌鸦对猫头鹰说:“乌鸦们都恨我,我没法活了。为了躲避仇敌,我只好来投奔你们。”这只猫头鹰可怜它,想把它收留下来。其他猫头鹰说:“这是我们的仇敌,不可亲近,你怎么能收留它,帮助我们的敌人呢?”这只猫头鹰回答说:“它现在遭受困苦,才来投奔我们,它孤身一个,能干得了什么?”于是,这只猫头鹰还是收留了乌鸦,每天给它一些剩肉吃。日子一长,乌鸦的羽毛渐渐长得复原了。乌鸦装作很高兴的样子,悄悄地打着主意。它从外边衔来干树枝和各种干草,放在猫头鹰的巢穴里,好像是在报答猫头鹰的恩情。猫头鹰问乌鸦:“这些干树枝和干草用来做什么?”乌鸦回答说:“这巢穴里全是冰冷的石头,这些干树枝和干草可以用来抵御风寒。”猫头鹰没有再说什么,以为真是这样的。乌鸦继续留在巢穴里,假称要侍候猫头鹰,以报答它的恩情。一天,天下起了大雪,寒风猛烈,猫头鹰们都集合在巢穴里。乌鸦看到机会到了,非常高兴,它从牧牛人那里衔来火种,点燃了猫头鹰的巢穴,猫头鹰一下子全部被烧死了。

此时,天神说出了以下偈言:“凡是你怨敌,应该别相信。乌鸦多狡诈,烧死猫头鹰!”

感悟

这只乌鸦故意把“假象”(被其他乌鸦啄得头破血流、羽毛脱落)显示给猫头鹰看,而把真相掩盖起来,以虚假的“真实”骗取了猫头鹰的信任。《三国演义》中,在“周瑜打黄盖”之后,黄盖也是以这种虚假的“真实”赚得了曹操的信任。而且,这两个故事还有异曲同工之妙,那就是乌鸦和黄盖最后都是用“火攻”打败了对手。这当然只是一种巧合。

我们往往会犯不动脑筋、易于轻信的毛病,猫头鹰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记取。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骗子,也正是利用了人们不注意区分假象和真相这个弱点而得逞。因此,我们不可没有根据地轻信人,对人要有认识,有分析,既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不要没有根据地轻信你所遇到的“好”事,比如不要轻信告知你中了“大奖”之类的电话、手机短信……总之,人在思想上要有“定力”,要有主见,遇事要多动脑筋,三思而行,千万不要把脑袋长在别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