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天翮傳》原文与赏析

《金天翮傳》原文与赏析

李猷一九四七

《金天翮傳》古诗句出处:李猷(一九一三~一九九七),字嘉有,晚號龍澗老人,室名紅竝樓,江蘇常熟人。早年考入交通銀行直至退休,後受聘於淡江大學中文系,執教十年。為臺灣書法學會發起人之一,中華學術院詩學研究所副所長、中華詩書畫家協會常務理事、中華篆刻學會理事。著有紅竝樓詩、紅竝樓文存、近代詩介、紅竝樓詩話等。

金天翮初名懋基,後改天羽,字松岑,江蘇省吳江縣同里鎮人。生於民國前三十九年,即清同治十二年。卒後,其門人私謚曰「貞獻先生」,取「貞者正有幹也、獻者賢而叡也」之說。為儒林、文苑所共景式。

民國前二十一年,年十八,補縣學官弟子高等,府試獲雋。民國前十四年,江蘇提學使瞿鴻禨札調江陰南菁書院,任學長。在院輯西域兵事,補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未成。是年清廷開經濟特科,被薦。惜以戊戌政變起,清廷停止經濟特科,仍采舊制考試,未赴。在鄉創同里自治學社。民國前十二年即清光緒二十六年,繼設同川兩等小學,又斥貲辦明華女學。吳江之有學校自天翮始。明年,元史紀事本末補成二十四卷,而外復增補沿革圖年表、世譜各一,和林考、太祖陵寢考各一卷以副焉。又成清三大儒學粹,三大儒者,衡陽王夫之、崑山顧亭林、博野顏習齋三先生也。

天翮三十歲後,始常至滬,與愛國學社蔡元培、章炳麟、鄒容、吳敬恆遊。後識吳下李思敏,扺掌談革命,用文字相鼓騰。民國前九年,容以革命軍一書興大獄,天翮遂屏跡歸,鳩貲延律師營救,未果。居鄉發讀古人書,招弟子講學。同年,譯日人宮崎寅藏之三十三年落花夢,又著女界鐘說部。十月,又首撰孽海花說部,刊載於東京之江蘇雜志,是即曾樸孽海花小說之嚆矢也。

民國成立,膺選為江蘇省省議員。先是天翮虛心劬學,先後師事長洲章鈺式之研史學,吳縣曹元弼復禮受荀、虞易、鄭氏禮及喪服。自言:「少觀史傳,喜談河渠、兵事,於經術通章句,不信守家法,嘗病博涉不為純儒。近痛自摧鋤任俠之氣,思為五經學究以自慰。」至是其學術思想為之一變。

民國前三年遊山東濟南,與潘復訂交大明湖,暢談河渠水利;六年北遊登長城,均有詩歌紀事。初,山東屢河決,江浙亦比歲淫潦。政府慎選大僚主疏濬,魯以上潘復、熊希齡主之,江淮間張謇、韓國鈞主之。天翮旣習水利,先與復計事而合。灌雲武同舉、常熟龐樹典與著論相應,以江南跨蘇浙二省地,宜先立太湖水利委員會。天翮與宜興儲南強為代表,並舉崇明王清穆領其事。清穆招天翮佐機宜,以議龐山湖圍田不合去位。十二年掌吳江教育局局長,十六年任江南水利局局長。天翮長議論而拙治幹,言農田水利,當時謂為迂闊,然後無不驗。期歲以代去。

民國二十一年,與章炳麟、陳衍等於蘇州創設中國國學會,推張一麐為會長,李根源、陳衍副之。天翮與炳麟則分別講學,並刊國學商兌,以明經術、正人心為務,著籍者數百人。

民國二十二年,天放樓續文言即皖志列傳選存刊成。天翮於此書自比承祚,於張廷玉、曹振鏞、孫家鼐、李鴻章等傳,可察國勢盛衰之由;於朱元璋、年羹堯等傳,可窺機權之用;於梅文鼎、戴震、姚鼐等傳,著一代文章之變;於方苞傳,重其慷慨尚名節;於戴名世、孫學顏傳,表全上選之忠烈。列傳凡百數十篇,敘事贍博,文辭瑰放,足以方駕歐、曾,陵躒蕭、魏。

民國二十六年,抗日戰起,避難菱湖。事稍停,歸。旋赴上海,受光華大學中文系教授之聘。三十年冬,太平洋戰事起,上海租界被占,學校解體。仍返蘇,鍵戶樓居,不與外接。居貧,啖菜糲,仍不廢吟詠。

蓋自清末民初以來,海內論詩者首推陳三立、鄭孝胥二人。三立奧奇,孝胥幽秀。天翮詩雄奇瑰麗,能獨樹一幟,與陳、鄭相抗衡。自云:「我詩有漢、魏,有李、杜、韓、蘇,有張、王小樂府,有長吉,有楊鐵崖,有元、白、皮、陸,有遺山、青丘,而皆遺貌取神,不襲形似。」其於詩之自負如此。

家居之際,偽吏再使餽金帛,勸以祿仕,力卻不往。民國三十四年,日寇輸降,部議以偽錢楮充斥市廛,用法幣收燬,二百當一,賈駔射利,相與踴躍,物價圜法,不可驟治。又義軍將士自謂功高,據府庫,抄攻村舍,大為民疾苦。天翮陳便宜數條,因吳敬恆達元首蔣公。後命大吏乘傳持符,宣慰東南諸邑,其議自天翮發之。

民國三十六年一月卒。著有天放樓文言正、續、遺集,天放樓詩集正、續、季集,鶴舫中年政論、孤根集、清三大儒學粹、安徽通志稿、元史紀事本末補等書,已刊行。明史紀事本末補及政論未刊。

《金天翮傳》古诗句出处:集評

《金天翮傳》古诗句出处:【張解民】 敘事詳覈,惜腕力稍弱,文氣欠純,未足表達傳主生平。【穎廬】 衣冠風采,鉤勒提點,歷歷其人,抑更憂時傷亂,沈痛可感。【許紹鋒】 清晰詳實,議論不足。【易庵】 詞章節操,輝映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