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花落花惜花·惜花三首》咏杂花落花惜花诗鉴赏
张碧
千枝万枝占春开,彤霞著地红成堆。
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老鸦拍翼盘空疾,准擬浮生如瞬息。
阿母蟠桃香未齐,汉皇骨葬秋山碧。
朝开暮落煎人老,无人为报东君道。
留取秾红伴醉吟 莫教少女来吹扫。
张碧是唐贞元时人,《全唐诗》中收入他的十六首诗。孟郊曾给予他的诗以很高的评价,“天宝太白没,六义已消歇,先生今复生,斯文信难缺,下笔证兴亡,陈词备风骨,高秋数奏琴,澄潭一轮月。”这三首可以说是对孟郊评价的一个印证。
历代以“惜花”为题的诗不在少,但大多是单纯表达怜惜之情,抒发的是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消极、悲观的情绪。而张碧这三首诗却能在惜花的同时表达自己深沉的情思,又抒发豪放、旷达的胸襟。
第一首侧重描写。那千千万万枝头上的红花在春天里竞相开放,远远望去,就象红彤彤云霞,一堆堆地附着在地上。那情景是何等的壮观。诗人仿佛用浓重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春天繁花似锦的画图。“占春”二字,用在这里极见工力。把那一片片、一堆堆的红花似主宰春天的景象,描状得逼真而形象。韩愈《游太平公主山庄》一诗写道:“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压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诗人用“欲占春”三字刻画出太平公主(武则天之女)当年为了霸占春天,大兴土木建别墅山庄的骄横贪婪的本性,可谓入木三分。张碧此处用“占春”二字赞美花势,用得十分精当、贴切。“彤霞”的比喻也见佳妙,既有浓烈的色彩,又有成堆的花的形象。
三、四句,诗人笔锋陡然一转,“一窖闲愁驱不去”,然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诗句)诗人面对那占尽春光的红花,一边观赏,一边殷勤举杯酌饮,以此浇去心中的愁闷。这两句是抒情,看上去好象与前二句无关系,其实仍未离惜花。正因为那如同红霞铺地的鲜花令人迷恋,诗人惜花之情益深,才“殷勤对尔酌金杯”以驱尽“闲愁”。本是心有“闲愁”,这里说“一窖闲愁”,意谓一窖酒难解心中之“闲愁”也,愁闷虽多,只是“闲”,感情并不颓伤,诗人在苍凉的感慨中,语句却显得浑然闲雅。
这是连章诗,三首密不可分,成为一个整体。第二首则是第一首诗的引申、生发。诗人通过神话和历史人物的故事,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心。乌鸦在空中拍翼疾飞,一闪而过,就象瞬息之间的短促的人生。那天上西池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还没等筹办齐全,人世间的汉武皇帝已埋葬在秋山中了。汉武帝一生信方士,好神仙,为了求长生曾造铜柱承露盘喝盘中露水,又曾东巡海上寻蓬莱仙人,荒唐之举不胜枚数。《汉武故事》一书曾写西王母从瑶池下来看望汉武帝之事。
这首诗从内容上看,似乎与第一首有些割裂,其实正是第一首诗的引申,何以有“一窖闲愁”? 这首似可作答。一个人的生命,若放在宇宙的长河里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浪花。古往今来,那些梦想长生不老的帝王,无不最终“骨葬秋山碧”。自然法则,谁也抗拒不了。张碧这里用典,不单单是对汉武帝的讥讽,感慨人生短暂,而且也是对朝廷统治者的含蓄地讽谏。唐朝贞元时,虽然表面太平,实则危机四伏。尤其是统治阶级内部更是矛盾重重,不久爆发的“牛李党争”就是一个证明。正是由于诗人这种关心国事、同情人民的进步思想(这进步的思想在诗人《野田行》《农父》等篇章里都可以看到)才“下笔证兴亡”,但这种个人的愿望和冷峻的现实距离又是那么遥远,这就不能不使诗人“一窖闲愁驱不去”了。
第三首是整个三首诗中的主旨所在。诗人面对鲜花想到朝开暮落,时间如箭催人老。于是一个大胆而奇特的想法萌生出来:如果有人报说春天之神,能够留下繁盛的鲜花常开不谢,这样永远伴我饮酒吟诗,而不要吹落它们秾少女打扫,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诗人惜花的痴情至此表达得酣畅淋漓。
这里诗人表面写惜花,其实含义颇深。报东君,不妨说是诗人对朝廷的希冀。留取秾红,是诗人对未来前途的美好憧憬,是诗人对施展自己远大抱负的企盼。
这三首惜花诗,形式上是三首,内容却紧密相联,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全诗围绕一个惜字,写得层层深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在抒情上,诗人一反惜花诗常见的俗套和消极伤感之情、颓萎之气。忧伤中见深沉,含蓄中见旷达。情随景生,寓情于景。特别是第三首诗中,丰富的想象,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不难看出张碧的诗中确有李白诗风。
用典是这三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阿母、东君、汉皇的故事,不仅增强了诗的表达效果,而且也增添了诗的艺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