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酴醾花

陈松龙《荼縻》咏酴醾花诗赏析

《酴醾花·荼縻》咏酴醾花诗鉴赏

陈松龙

布叶丛条翠做围,自生芒刺护裳衣。

莫嫌野兴无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

荼縻,宋时栽培十分广泛。在歌咏荼縻的诗歌中,宋代占了绝大多数,欧阳修,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宋代著名诗人都曾动笔写过它,不过,大多数歌咏荼縻的诗词,或歌其花白,如晁补之的“云鹤嬉晴来万朵,玉龙惊震上千条,”或咏其味香,如韩维的“天意再三珍雅艳,花中最后吐奇香”等等。唯独陈松龙的这首“荼縻”,却别开蹊径,写它的芒刺,赞它的“野兴”。

“布叶丛条翠做围,自生芒刺护裳衣”。作者开门见山,首句就写出了荼縻的枝条呈丛状,颜色是碧绿的,而树叶则分布在这翠绿的枝条上。接着,进一步点明了在枝条上长着带尖的刺,好象是专门为了保护它那翠绿色的衣裳。衣裳颠倒为裳衣,主要是为了押韵。通过这两句拟人化的描写,作者为我们勾勒了荼縻花茎的外形,并且着上了颜色,更重要的是为以后的议论做了很好的铺垫。

“莫嫌野兴无拘束,只伴春风亦见几”。这两句是说不要厌恶荼縻的浑身长刺,无拘无束,好象太粗野了,它就是在春天开花,只陪伴春风,也会被人讥笑的。这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其中的“野”字,堪称“诗眼”。为什么说荼縻花“野兴”呢?一是因为它自生芒刺,让人轻易接近不得,二是因为它开花在初夏,不与百花为伍,不与春风做伴。 作者在歌咏荼縻“野兴”的同时,也含蓄地表现了自己卓然独立,不随波逐流的内心世界。

古人云,咏物诗应做到,“物物而不物于物”。意思是说,必须把握住对象(物物),而不受对象所束缚(不物于物)。做到不离不即。综观本诗,全篇既抓住了荼縻的特点,又不为所拘,很好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堪称是咏花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