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牡丹

徐铉《严相公宅牡丹》咏牡丹诗赏析

《牡丹·严相公宅牡丹》咏牡丹诗鉴赏

徐铉

但是豪家重牡丹,争如丞相阁前看。

凤楼日暖开偏早,鸡树阴浓谢更难。

数朵已应迷国艳,一枝何幸上尘冠。

不知更许凭栏否,烂熳春光未肯残。

这是一首咏物赞人之诗。

首联点题,点明是在严丞相家赏牡丹。诗意是:只要是豪门就喜养牡丹,严丞相家的牡丹好,大家都争着去看。“但”,只,只要。“豪家”是有权势之家,是褒意词。“如”动词,作往解。作诗讲炼字,下一“阁”字而不用“府”、“邸”等字,诗人自有用意。 汉人公孙弘,官至宰相,封平津侯,便“起客馆,开东阁以延贤人,与参谋议。”“阁”,也写作“阁”。后人因以用“东阁”、“公孙阁”、“丞相阁”等词语表现宰相爱士,这正是本诗下“阁”字用意之所在。“阁”字配以“争”、“看”二字,便表达出花品名贵和主人爱士的双重意思。花好主贤,本在恭维,却不露痕迹,就是好手段。对句有恭维之意,出句却道出了社会习尚。唐宋时,上层社会重牡丹风盛,富豪人家不惜重金争购上品,白居易“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已是今人熟知的事实。开元末年,裴士淹出使幽州,途经汾洲时在众香寺得一株白牡丹,移植长安私宅,而成为京城奇赏。(《酉阳杂俎》)。北宋初年,因汴京不产牡丹,便从洛阳将牡丹连根带土挖出,用快马蓬车送往汴京,以供宫廷赏几日。唐宋时重牡丹的风气于此可见一斑了。本诗所写江南并非牡丹主要产地,但重牡丹之风看是相同的了。

颔联写严相公的牡丹开得早,谢得晚。“凤楼”即“凤阁”,唐中书省的别称,武则天光宅元年曾改中书省为凤阁。“鸡树”一词典出《三国志·魏志·刘放传》:中书监刘放与中书令孙资是好友,二人久任机要。夏侯献及曹肇心内不平,见殿内有鸡棲树,相谓曰:“此亦久矣,其能复几?”后人因称中书省官署为鸡树。唐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中书令是宰相。此处“凤楼”、“鸡树”指代严相公私宅,“鸡树”也指宅内的树。这两句对仗工巧,且“早”字承首联“看”;“谢更难”启尾联“未肯残”。

颈联写观花和摘花。“艳”指花色鲜艳。“国艳”即国花、花中之王,指牡丹。只看几朵牡丹已使人着迷,极写牡丹令人心醉。而摘一枝插在帽子上是何等荣幸!“幸”字既是对牡丹的赞赏,也是对严相公的感激。写到这里似乎已写到头了:摘花是赏花的最后程序,这是就事理说;对花的称赏、对主人的感激和恭维都已到了顶点,这是就人情说。还有什么可写的呢?诗人却有一个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还能让我再来吗?追求重复就是感情上不得满足的外在表现。贪赏无厌的客观原因是牡丹娇艳极了,相公贤德极了。

本诗是一首与具体人事相联系的咏花诗。句句是咏花,句句是应酬,咏花与应酬又水乳交融,恰到好处,可说是颇费匠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