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冠花·鸡冠花》咏鸡冠花诗鉴赏
钱熙
亭亭高出竹篱间,露滴风吹血未干。
学得京城梳洗样, 旧罗包却绿云鬟。
花多品种,各有天性。梅花虽有东风姿色,先春天下,未免寒气尚重;牡丹虽国色天香,雍容华贵,春天过后,则萼残香断;茉莉虽芳香缕缕,浓烈、清新、幽远、持久,但性不耐寒;兰花虽风姿脱俗,芳香幽澹,但“优盆兰花”,莳养不易。而属草本苋科的鸡冠花却能夏秋开花,穗状花序形似鸡冠,峨峨直立,高冠突兀,俨如雄健之公鸡。形态新颖特异,花色鲜艳热烈。鸡冠花不仅能供观赏,中医学上还以其花和种子入药,可谓观赏、实用两相皆宜。
《花史》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明朝时,解缙侍奉于皇帝左右。一天,皇帝面命他作鸡冠花诗。解缙吟道:“鸡冠本是胭脂染,”一语刚落,皇帝忽从衣袖中取出藏着的白鸡冠花说:“是白的。”解缙随机应变,立即笔头一转,吟道:“今日为何浅淡妆? 只为五更贪报晓,至今戴却满头霜。”可谓妙作,堪称趣事。
此诗虽短章四句,却写出了鸡冠花的奇貌与风姿。
首句“亭亭高出竹篱间”写鸡冠花的形态秀美,其表现手法有实写与比较。正面实写是描画鸡冠花亭亭玉立,形体窈窕,迎风而动,婀娜多姿。比较是指花与竹篱的比较。鸡冠花高者可达五六尺,矮的仅三寸,此处自然是写较高的一种。花篱相比,花高篱低,花姿秀美艳丽,竹篱简陋粗朴。由于竹篱的衬托与比较,更显出鸡冠花的姿态优美。
次句写花朵色彩红亮鲜艳。“露滴风吹血未干”,这里用了比喻手法,并选择了露水未干的时辰作描画。清晨红日东升,霞光灿烂,花冠上露水凝重,珠光闪烁,滋润肥硕的花冠在朝阳映照下,光泽鲜艳,红光辉映,宛如滴滴鲜血浸渍花冠,色彩夺目。这是鸡冠花最美丽的姿容,最动人最有魅力的时刻。次句能逼真地表现出花的色彩,主要得力于精当的比喻。比的运用要借用于“物”,朱熹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刘勰把比喻看成“因方以借巧,即势以会奇”的艺术方法。运用它就可以在诗文中表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或更为逼真神奇的形象。用淋漓的鲜血比喻露水滋润的鸡冠花,不仅表明了花是红色,更表现了花色的光泽鲜艳、红亮醒目。由此可见比喻之巧。鸡冠花的花期是7至10月,直到霜冰压得茎叶凋败时仍不褪红。元代姚文奂《题画鸡冠花》云:“何处一声天下白,霜华晚拂绛云冠。五陵斗罢归来后,独立秋亭血未干。”正是写的这种情景。其实,鸡冠花并非仅只红色,还有紫、黄、白等颜色。
后两句“学得京城梳洗样,旧罗色却绿云鬟。”是进一步描写花的秀美与神韵。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将鸡冠花拟作一位大姑娘,她为了把自己打扮成时髦的漂亮模样,仿效京城美女时行的发式,将发髻高高耸起,使自己富有时代的美,而不满足于过时的陈旧模样,从而表现出她追求新颖美的少女心理。于是,她用绫罗包扎起秀如绿云的发髻,并插上红亮鲜艳而皱折多姿的花朵,显得格外妩媚多姿,楚楚动人。这便是诗人笔下形若美女的鸡冠花的写照。如此将花拟作爱美少女,并赋予姑娘极力打扮的性情,这就不仅描画出花的秀美外貌,还赋予花以少女的神韵,使人感觉到鸡冠花不仅美丽,而且纯朴可爱,聪明活泼。于是,读者面前似乎不再是一朵花,而是站着一位窈窕秀美、容光照人的少女。这就更深刻地描写出鸡冠花那生动感人的形象。拟人是有效的描写手法。用拟人描写出的物体一个个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如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发潭州》的“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秦观《春日》的“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辛弃疾《鹧鸪天》的“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这都是由于将人的动作,性情移用于物,故使物具备了人的特征,其物形象自然生动感人。此诗“学得京城梳洗样”之句尤为精美,诗人将少女爱美之举移用于花,准确而形象,因此使花也显得更为生动感人。由于这句典型地表现了少女的生活情操,于是它对后人创作产生影响。陆游在《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故地见城邑人物繁丽云西凉府也甚喜马上作长句未终篇而觉乃足成之》诗中便写道:“凉州女儿满高楼,梳头已学京都样。”
此诗虽只四句,但写花有实写、虚写,虚实映照;采用比喻、拟人手法,将花描画得形象生动;描写中从花的形态、色彩到神韵,由貌而性,由表及里,逐层深入。于是,诗人将鸡冠花写得妩媚秀丽,纯朴可爱,形象逼真,生动感人。因此,此诗可谓咏物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