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咏花诗 荷花

方千里《花犯荷花》咏荷花诗赏析

《荷花·花犯荷花》咏荷花诗鉴赏

方千里

渚风低,芙蓉万朵,清妍赋情味。雾绡红缀,看曼立分行,闲淡佳丽。靓姿艳冶相扶倚,高低纷愠喜。正晓色、懒窥妆面,娇眠攲翠被。秋光为花且徘徊,朱颜迎缟露,还应憔悴。腰肢小,腮痕嫩、更堪飘坠。风流事、旧宫暗锁,谁复见、尘生香步里。谩叹息、玉儿何许,繁华空逝水。

荷花,又称莲花、芙蓉等,以其出淤泥而不染深得人们的爱戴。

“渚风低”,是说绿洲上的风儿不大,正是秋初光景。荷风低低地一吹,你看那万朵芙蓉,此起彼伏,清新妍丽,正如李白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呈露着一种超尘拔俗的风情和韵味。“雾绡”以下,全承“情味”而来。轻柔如雾云、似绡彀的翠绿之间,点缀着朵朵红花,首先便从色彩的对比中,给人映现出一种和谐的视觉美感。一个个亭亭玉立,横竖成行,悠闲淡雅,仿佛是佳人丽姝在列成方阵接受检阅,其气象韵度绝非人间凡俗能可比拟!寥寥数语,便已把人带入了一种清绮妩媚的仙境里。

以上的描写均从大处落笔,多属静态,以下转从动态着墨。“靓姿艳治”是正面描写荷花的风彩,却应着“佳丽”,因为只有把花当做人来写,才能传达出“情味”、韵致和性灵。你看这些风姿倩嫋、艳鲜妖冶的佳丽,她们可实在不能老实下来,彼此横斜扶倚,一会儿抬起身来,一会儿又蹲下去,时而娇嗔微微,时而巧笑倩倩,纷纭变化,令人眼花缭乱,喜不自持。这两句写荷花仙子的动态,暗自呼应“渚风低”。

“正晓色”一段,是从另一个巧妙的角度来写荷花的。表面看是静态的,实际上是以静写动。黎明破晓,东方已经发亮。对于“黎明即起”的中国人来说,早是起床梳妆的时候了。可是这些顽皮贪睡的荷花仙子真够福气,也懒得去照照镜子,把自己妆饰一番,只是一味地贪睡,就是在睡梦里也不老实,娇滴滴地把翠被踢在一边。笔墨至此.的确神乎其神了。美人睡态委实美极,令人销魂。即便不是登徒子,只凭那甜甜的梦境.憨憨的笑靥,盈盈的睡态,已足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惬意的冲动和朦胧的快感,所以梁简文帝的《咏内人昼眠》就被当成了色情来处理。上片以美人写荷,神态毕肖,而句句与花切合,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分不清是人是荷,果然作者妙笔生花,巧夺天工。

如果说上片重在写花咏物,那么下片就偏于借物抒情了。“秋光为花且徘徊”,为了那美丽的花儿,我希望这秋初的光景姑且徘徊一下,不要迅即离去。由于上片所写,荷之美已臻极致,如日中天,倘秋光一去,西风一起,定会出现“菡萏香消翠叶残”、“还与韶光共憔悴”的惨景。因而有过如此经验的词人不免直呼秋光生。 既突出了花之容貌姣好,又倾注了词人的惜花之情。以下五句,是要求“为花且徘徊”的原因。

“朱颜迎缟露,还应憔悴。”美丽光彩的红颜,这既是美人的脸庞,又是花儿的容貌,如此鲜嫩,一旦承迎着白露为霜的肃杀。你说还能不憔悴枯萎,丧失昔日的容光! 这两句说荷花经不住霜露的袭击。接下来,“腰肢小,腮痕嫩”,正是古代“窈窕淑女”式的理想标准,即所谓柔不胜衣,弱不经风者。于花来说,就是花茎娇小,花瓣轻盈的状貌,秋风一到.她们哪能经得住摧残,一定会纷纷飘落了。一个“还应”,一个“更堪”,其中凝聚了多少词人的怜惜.向往和追慕!

“风流事”以下,借用典故,咏花抒情,感慨兴亡。《南史·齐·东昏侯纪》云:“又凿金为莲花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正可谓香步微微,罗袜生尘,而如今,旧日的宫门暗锁,谁还能看得见这等风流事!可见荷花已经在风露中凋落了。“玉儿”是东昏侯潘妃的小字,她到何处去了,繁华殆尽,花落人空,只有无古无今的江水滔滔逝去。作者感时伤物,徘徊吊古,不免长嘘短叹,陷入无限的失落之中。

本词上片写花,风情万千;下片抒情,缱绻缠绵。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强烈的故国之思,不堪回首,剀切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