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希望一直在路上

让希望一直在路上

在北京2008年8月6日奥运圣火的传递中,有一个090号高举奥运火炬特别精神的小伙子,他就是河南华都集团董事长周国允。在此之前,《作家文摘》曾经刊登了于媛媛的一篇文章,报道了周国允如何从一个山村里的“小木匠”成长为“奥运火炬手”的故事。

有人说,北京亚运村是20世纪80年代末的标志性工程,中华世纪坛是20世纪90年代末的标志性工程,而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鸟巢”则是21世纪的标志性工程。如果一个项目经理有幸参与这三项历史性工程,那将是他一生的光荣。

而河南华都建设发展集团董事长、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周国允就获得了这样的荣耀。因为在奥运工程中的出色表现,更幸运的事情又落到了周国允的头上,2007年11月30日,就被北京市推荐为奥运火炬手候选人。

可能谁也不会想到,20多年前,周国允还是个河南省滑县高平乡周谭村一个高考落榜青年。当他背着一个小铺盖卷第一次走出滑县的农村,来到北京建筑工地打工时,却没有一个工头肯收留他,主要是嫌他的个子太小太瘦,怕他干不了建筑队的力气活。

如今的周国允,不仅拥有首届北京市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称号,还是周谭村党支部书记、安阳市人大代表、滑县政协委员,而且,还是京城建筑界赫赫有名的一支“王牌部建筑队伍”——河南华都集团的董事长。

在周国允率领下,这只“王牌军”先后完成了亚运村9号运动员公寓、中华世纪坛、2008年奥运会主体工程“鸟巢”等160多项工程结构建设任务,累计建筑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合格率均为100%。

在这些引人注目的奥运工程中,周国允带领他的建筑队伍以“拿第二就是失败”的理念,创造了工程中的许多亮点。国家体育场“鸟巢”是北京奥运会的主体工程,举世瞩目。

这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风格的建筑,由于结构造型的多样化,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题。仅钢架下面的一个承台就需要四五百立方米的混凝土,而一个承台上的钢架至少有200吨重,建设技术难度可想而知。

美丽“鸟巢”的“枝条”,都是长21米的斜钢管柱,外层被钢板包裹,内部由混凝土浇筑,三四个人都抱不拢。这种在国内外都难寻施工先例的柱子,让“鸟巢”工地的主任工程师缑广柱犯了难。因为如果采用传统自上而下的浇注方法,混凝土凝固后的接点就容易影响钢柱的外观。

“奥运工程决不能只以‘过关’为标准”。周国允接受任务后,带领全体技术人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制定了利用地泵压力,自下而上浇注混凝土的施工方法。经过总包方城建集团的认可后,这一攻关不但兼顾了钢柱的质量和美观,还将浇注的工期缩短了2/3。

从一个山村里的“小木匠”到京城建筑界能啃硬骨头的“建筑能手”,周国允走过了一条艰苦曲折的成长道路。亚运村9号运动员公寓楼,虽然和周国允建过的许多获奖重点工程相比,这个工程不算什么,但它在周国允心中却有很重要的位置。

1988年,周国允通过努力使他的施工队成了亚运村工程的预备队,工作就是搞搞卫生、搬搬材料。期间,一个施工队由于工程进度慢、质量不达标被撤了下来。周国允主动请缨,拍着胸脯打下了一个月赶上工程进度、两个月超进度的包票。

工程争取到手后,周国允一直盯在工地上,和工友们边施工,边修改施工方案。一分辛苦,一分收获。一年后,周国允得到了“亚运工程优秀施工队长”称号,这是他跨入建筑行业以来获得的第一个荣誉称号。

1994年,周国允被任命为滑县建筑工程总公司副总经理。北京西客站邮件处理中心的生产主楼和业务楼,是周国允接的第一单生意,8万多平方米的大工程,周国允要和城市的正式工队伍平分工作量。

工作中,周国允发现和城市的正式工队伍相比,他带的工人虽然能吃苦,但纪律涣散,形象差。周国允深知公司形象的重要性。他从生活细微入手,在工人宿舍里用边角料制作了鞋柜,规定工人必须把鞋放在鞋柜里。

周国允让工人学技术、学法律、搞评比,日积月累,工人的精神面貌改变了很多。工程结束时,甲方领导前来验收,连连点头称赞周国允带的队伍宿舍像军营一样整洁。

1996年,北京市人大综合办公楼刚刚竣工,周国允就接下了首都机场新航站楼的工程。机场工程是万人大会战,同时参战的有好多家公司,周国允早就在暗自较劲。

在一次全体人员动员大会上,周国允喊出了“拿第二就是失败”的口号,话既然说了,就奔着第一去。周国允从技术攻关到实际操作,层层落实责任制。在这里,周国允打下了第一块底板,第一块活动层诞生,第一个完成结构施工,最终也如愿拿到了第一。

1999年春节,周国允是在中华世纪坛的工地上度过的。在寒风中看着自己的弟兄们在加班加点,周国允感到十分歉疚。同时,他内心也是欣慰的,毕竟华都这支队伍是他带出来了。几年间,北京市人大综合办公楼、首都机场新航站楼、中华世纪坛这三项工程均获得了中国建筑行业最高奖“鲁班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