凑合得过是对活着最大的不尊重

凑合得过是对活着最大的不尊重

早上收到一条留言,大概内容是这样的:

“舒文你好,我现在工作4年了,税前收入有2万元,税后就只有一万多了,作为27岁的女生,无车无房,还没有男朋友,就这样在外面飘着。生活好像过成了习惯,并不觉得缺少什么,工作也是正常的状态,感觉一切刚刚好。你说说,我这辈子是不是就这个样子了?”

生活一直不是你想要的样子,但对于现状你却无力改变,于是慢慢将现状过成了习惯,然后把习惯变成了生活,将刚刚好奉为经典,再将这经典上升到神圣。

这种觉得一切刚刚好就是生活本源的感觉,我也曾有过,而且就在几个月前。每当早晨醒来时,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并不是,多好啊,我还活着。而是,多糟糕啊,又要起来工作、吃饭、回家,循环往复。

我想要的离我还是那么遥远,不想要的天天都在骚扰和烦扰我,我左右不了什么,而外界也不会因为我左右不了而少点什么,反正一切不多不少,似乎刚刚好。

所以那段时间,我极其讨厌醒来。我甚至幼稚地想过,就这么迷迷糊糊地躺着吧,这样,我不想面对的就不用面对了,不想做的就不用做了。我不用为我没有的东西感到头痛,也不会为无能为力的事情感到懊恼。没有意识,就没有得失心,没有得失心,于是也就没有不快乐。

然而,就算我想让自己这么睡下去,不设闹钟,把窗帘拉上,让房间黑成夜晚的样子,我还是会醒来。而我醒来的第一反应,还是在数落我所没有的和我做不到的,于是我曾疑惑,刚刚好,不多不少,难道生活就一直是这个样子了?

那段时间,碰巧有句话经常出现在我的视野中:

“有些人,死于25岁,却在75岁被埋葬。”这种时间的绝对流动和相对静止,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就好比,虽然你每天都在起床、吃饭、乘车,往返于上班和回家的途中,有钱拿有饭吃,你在做功,生活刚好。

但是,本质上,你并没有改变任何事情。工作和琐事在消耗你,而你在消耗食物,食物又再去消耗别的东西,早上醒来你在床上,晚上回来你还在床上。

除了你自己记得,你今天出了门,打了卡,跟同事打了招呼以外,并没有任何人记得,你的存在就好像吸进去又被呼出来的空气一样,没有任何意义。

为此,我还写了一篇小说,叫作《时间停止列车》,收在我那本小说集子《没有人告诉你时间是银的》里面。

讲述的是一个时间相对停止的故事,用它去表达一种对生活的无力感和对现状无突破一切刚刚好的无奈。

02

我喜欢村上春树的一个原因是,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人生和世道的隐喻。他说,没有固定模式,人就活不下去,就像音乐里的主题一样。但它同时也钳制人的思考和行动,制约自由,重组优先顺序,有时还会歪曲逻辑。

这种东西就好比,你习惯性地认为不管做什么事情,保证最小风险是你的固有模式。那么当你面前摆着一个回报极高的投机机会时,你很有可能会错失,因为你习惯性地认为保证安全是你的第一要义,于是不断地去强化它,直到形成了条件反射,对于任何投机冒险的事情,哪怕收益再好,哪怕你潜意识里再有兴趣,你也会说不。

这就是固有模式的可怕,它会慢慢让你认为习惯了的东西就是无害的。长期把一个人置于一种不上不下刚刚好的状态,他是会退化的。人是适应能力极强的动物,一个无论从旁观者眼光看多么荒谬的状态,总有人能在里面待得怡然自得。

在我小时候,最害怕的一件事情是父母离婚,因为我觉得如果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我生活的稳定感就会被打破。有人经常说,家是你避风的港湾,其实它不是诗,它是事实。这个事实背后的本质在于,家是一个最原生伴随着你存在的稳定态,在这种稳定态中,你可以相对安心地释放自己。

而从这之后,人会不断地为自己寻找和构建稳定态。比如,在和平沟通和敌对谈判之间,大多数人会优先选择前者,不到万不得已不会选择后者。

因为敌对是一种冲突的状态,冲突会消耗能量,从而打破平衡。人天性是懒惰的,谁都一样。比如在家里,几步路可以够到的东西,只要家里有人,你可能还是会倾向于唤一句:“妈,帮我拿一下……”

然而,所有让你舒适、安全、刚刚好的东西,从另外一个角度讲,都是对你逆向作用的。躺在床上一定比站在地上舒服,但是长期躺着,你会退化;吃肉吃甜食肯定比吃粗粮舒服,但是长期摄入这些,一定会有各种健康问题找到你;再比如,在一个彼此心照不宣,老好人成群的团队中工作,一定会比在一个“如狼似虎”的团队中工作舒服,但是长期在这样的氛围中做事,你的锐度一定会大大降低,出去了毫无疑问就会成为“猎物”。

但是并不是所有让你舒服、安全的事情,都会快速地让你感受它的副作用。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当你依赖上另一个人,你的自理能力会大大降低。原先一个人的时候,换灯泡、修马桶、安桌子,可能你样样在行;而当你恋爱了,把一个人的日子过成了两个人的日子后,慢慢会找肩膀依靠,你自然而然就会忘记自己原来还会换灯泡。

但这种变化,你一时半会儿并不能发现,甚至就算你发现了,你也不会觉得它有什么大不了。直到有一天,你不得不再次一个人面临棘手的问题而孤立无援时,才会发现自己倒退了三十年,这就是刚刚好思维最可怕的地方。

03

回过头来说早上收到的那个留言。

Alex是我瑜伽课的老师,今年32岁。但是我第一眼看到她时,毫不犹豫地认为她是我的同龄人,也是个“90后”。她气色极其好,身材也保持得很匀称,走路和讲话时刻都透出一种,她活得很精彩的感觉。

如果说,如沐春风是一个人能从外界获得的最高评价,那么她给我带来的感受,就是这样了。

我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发自内心佩服和喜欢的人,会毫无距离感,自然就熟络起来。所以我和Alex在几次课间交流后,很快成为朋友。

她会邀请我去她家里做客,有时候我们也会相约出来,喝个下午茶或者去单向街书店坐一坐。Alex家里养了一只猫,叫大白,是她捡回来的。虽然是捡的,但是在Alex精心地照顾下,小猫毛色健康,体态雍容,走起路来格外傲气潇洒。

Alex家里收藏了各种经典唱片,一把Gibson吉他,一个手磨咖啡机,几株植物。阳台放着一个惬意的沙发,她经常坐在沙发上读书。看到这里,你可能认为Alex是一个收入很高、生活惬意、搞文化的文艺女青年吧。

但其实不是,她以前是一个开发工程师。每天对着一排排代码、程序不断地消磨她的时光。她当时也有着还算稳定的收入,虽然买不起房,但是好点的护肤品、衣服她是可以消费得起的。

她也曾以为,这样的生活,就是生活本身了,就像父母常言教育的那样,平平淡淡才是真。直到有一天早上,她出门时亲眼看见了一起交通事故。

她突然意识到,生命其实是特别短暂脆弱的。当你还在为是否要顺从内心做自己渴望已久但是又不敢去做的事情发愁时,当你还在为打破现状还是维持现状挣扎时,这个世界的任何一端,都可能正在上演着各种惊心动魄的事情,生命随时可能在瞬间化为灰烬。

所以回去后她就把工作辞了,把所有的存款取出来开了这家瑜伽馆,经营至今。

虽然生活会有新的压力和烦心事,但是至少她对每一天都是充满期待的。因为一个人做她觉得有价值和有存在感的事情,她每天为此投入时间和精力,心态和事情本身都是在发生变化的,而这种变化,是可以被外界捕捉和察觉到的,这就是用心做事和用力做事的最大区别。

小的时候,会把好和不好分得特别清楚,对于值得期待的,就总觉得是好的。所以当父母不断鼓励说,等你长大了,就可以这样、那样的时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信和渴望。

而人慢慢长大,懂的事情越来越多,阅历也越来越多,然后你就会发现,日子其实是,你用眼下忍受的痛苦、折磨和不安,企图去换来以后的快乐、舒适和平稳,且这个过程是循环往复的。当你得到了原先期待和渴望的东西,就好比你上了一个平台之后,你会去期待和渴望下一个平台,于是,内心里的不安和挣扎始终存在。

无力感,是会腐蚀人的意志的。长此以往,你便会默许那些本不该存在的事情,并纵容它们成为常态,最后习以为常地认为守住已有的,放掉无力的就是刚刚好,并让它变成你生活的固有存在,甚至发生意义。

然而生命意义却在这所谓的刚刚好下被消磨殆尽,最后毫无痕迹,你成功地变成了原本你最讨厌的那类人,讲出他们最爱说的那些话,用它陶冶自己,用它教化他人,于是这种刚刚好的人生态度便成为你思维的固有模式,容不得侵蚀和挑战,指引着你未来生活的每一方寸。

正如康德所说,越是处心积虑地想得到生活上的舒适和幸福,那么这个人就越是得不到真正的满足。

真正的稳定和安全绝不是停滞不前和相对安全,而是同这个变化的世界一起改变、一起成长。